国产一级a毛一级a做免费视频_免费AV无码网址_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_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首頁 > 民俗 > 民俗 > 正文

天水年味

天水年味

春節(jié),是中國人一年四季盛大的煙火生活中最為華麗的樂章。

傳統(tǒng)農(nóng)耕社會中的人們,經(jīng)過了漫長而艱辛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好不容易踢踏到了“過年”這個最大的休止符,終于可以長吁一口氣,滿懷喜悅地謀劃著如何慰勞這一年的家人和自己。在天水,在北方,乃至整個中國大抵如是。

最為隆重的節(jié)日,必有最為盛大的節(jié)目;最為盛大的節(jié)目,必有最為隆重的鋪排。

冬至是“年”的首次預(yù)告。一入冬,小雪、大雪次第登場,轉(zhuǎn)眼就是冬至。這一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新一輪循環(huán)的開始。冬至也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俗稱冬節(jié)、亞歲。古人說“冬至大如年”,北方人相信冬至吃餃子就不凍耳朵。把冬至和年相比,是想強調(diào)它的重要,卻無形中給“大年”打了個廣告,提醒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人們——“快到年跟前了!

自然的節(jié)令逐漸由溫馨的提示變成日益嚴(yán)厲的“命令”。小寒、大寒輪番上陣烘托氣氛。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好像是說“冷過火!啥也弄不成,回家過年吧!”于是公歷新年先就到了。新年是“老年”的彩排。例行來一番辭舊迎新,是對新年應(yīng)有的尊重。如今中國人過新年也有個“跨年”儀式,但終究與老年無法可比,頂多算是一個帶妝彩排。在老百姓心里,農(nóng)歷年不過,這一年還是翻不了篇。

就是很突然的感覺,哇,已經(jīng)臘月初一了!人心里陡然一緊,過年的事得提上正式日程了。不過也不用燒腦,幾千年來約定俗成的儀軌早已鋪陳好,臘月里每一天都數(shù)著過,自然就到了“年關(guān)”。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jié)是年的序曲。喝一碗甜香熱乎的臘八粥,翹首企盼的大年很快觸手可及,小孩子凍得紅紅的臉蛋上樂開了花,到處是他們歡呼雀躍的身影,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一路相隨。大人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趕集,掃房,準(zhǔn)備祭祖,正式為過年做準(zhǔn)備。有道是一喝臘八粥,人就“糊了心”,平日舍不得買的也買了,摳摳搜搜的人也大手大腳起來。

現(xiàn)在物質(zhì)極大豐富,物流也特別發(fā)達(dá),坐在家里辦年貨已成為現(xiàn)實,你想要山珍海味,快遞都可以送貨上門。但是,比起小時候去鎮(zhèn)上趕集辦年貨,不知少了多少樂趣!木心說“貧窮是一種浪漫”,真是深得個中三昧。那時,每逢臘月趕大集,整個就是一曲“苦樂年華”。步行二十里路到集市上,只見人山人海人如潮,個個摩肩接踵,人人身不由己,一路被裹挾著前行。已經(jīng)容不得你精挑細(xì)選了,碰著啥就拿啥吧,反正都不錯,只要你兜里還有錢。買好年貨,再買個現(xiàn)炸的油餅或者麻花,站在街邊美滋滋的吃了,一抹油嘴,再背上東西跋涉回家……

這些年回鄉(xiāng)下老家,我有時也去鎮(zhèn)上趕集,當(dāng)然是開車去,懶得多走路是一方面,主要是現(xiàn)在油路暢通,拉東西方便,再不用肩扛手提了。從老家出發(fā),十幾分鐘就到了街口,一看街面上的人并不比早年間更多,但還是擁擠不堪,也是一路被裹挾著前行。所不同者,以前是人擠人,現(xiàn)在是車擠車,畫風(fēng)不可同日而語。

小時候,家里除了非買不可的必需品,一應(yīng)食材都是自力更生。一進(jìn)臘月,廚房里總是蒸汽騰騰。榨粉條、做豆腐、蒸饃饃等都是大事,全家總動員,男女齊上陣。外公外婆主辦,父親母親協(xié)助,我們娃娃也不閑著,從河里抬水,幫忙燒火,遞東西,充任“八方接應(yīng)使”。

自家種的洋芋,粉碎后積攢下雪白的淀粉,經(jīng)過加工后在自制的粉床上榨成細(xì)條,一打一打過水后掛在鐵絲上曬干。場院里,一排排光潔細(xì)滑的粉條,在白日和白雪的映射下熠熠生輝,照亮了那些暗淡的冬天。

做豆腐,是最累人的一項活計,技術(shù)含量高,程序性強,得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條不紊。外婆老早就選好黃豆,簸凈曬干,在石磨上拉成豆糝子,用涼水在桶里泡醒了,又上石磨一勺一勺磨成漿,用來做豆腐。推磨是非常枯燥折磨人的活,最考驗人的耐力和意志。那些天外婆更是起早貪黑,不是在磨堂里推磨,就是在廚房里忙活。那時我已長大能推動石磨了,而且轉(zhuǎn)圈好久居然也不覺暈,倒是幫了不少忙,自己也著實得意。那些在磨堂里掛個收音機(jī),一往無前推磨的日子,永遠(yuǎn)讓人懷念。點豆腐,是最扣人心弦的時刻。

天水人點豆腐常用漿水,出豆腐多,味道純正,沒有苦味。但如果把握不好火候和時機(jī),一鍋豆腐很有可能化為烏有,所以周圍的人這時心都提懸了。好在外公是勞動的能手,更是點豆腐的好手,每次都會大獲成功,一家人喜氣洋洋。隨著工序的推進(jìn),豆?jié){、豆腐腦、熱豆腐陸續(xù)呈現(xiàn),小孩子們都以鮮嘗為快,一天下來撐得小肚子圓滾滾的。

臘月里,最激動人心的事情是殺年豬。農(nóng)家有一口豬,年就大得很??粗@個喂養(yǎng)了大半年的畜牲,外婆嘆口氣,一臉不忍的神色。小孩子哪管這些,興奮得前院奔后院,只等著吃肉、玩豬脬。女人們燒好熱水,備好調(diào)料和配菜,男人們拿來木椽、扎繩、鐵鉤等家伙,搭好架,栽好桶,大伙就去拉豬。忠肝義膽的“豬豬俠”凄厲的嚎叫聲在山谷里久久回蕩,成為寒冬臘月里最高亢激昂的美聲唱法。伴和著眾人的大呼小叫與歡聲笑語,這年味一下子就升起來啦!

小年一到,年的正曲終于開始了。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燉鍋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fā);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鬧一宿……”

這首兒歌,基本概括了“正曲”的內(nèi)容。當(dāng)然因地域不同,兒歌版本也不盡相同。在天水許多地方,大年三十晚上主打的“硬菜”都是啃骨頭,包餃子是近些年看電視春晚才時興起來的。小時候,老家經(jīng)常蒸的是開花的蒸饃,很少蒸光溜溜的饅頭。外婆說,蒸饃饃時人都要笑,這樣揭開蒸籠,蒸饃也會笑開花。

在笑聲中,我們迎來了除夕夜的高潮。等到正月初一翻過年,就像新娘被掀起了蓋頭,年也就沒了懸念,剩下的只有行禮如儀了。新春每一天都有固定的民俗儀式,拜年,走親戚,耍社火,一直耍到正月十五鬧元宵,掀起最后一個高潮。元宵節(jié)一過,年正式煞尾,日子又導(dǎo)入了慢板。

“懶人記的事,還有個二月二。”二月二算是年的回聲。這回聲在天水尤其長,天水人甚至說:“夏至祭完伏羲爺才算過完了年……”

小年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zé)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