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親家姓啥
曹昌光
姓蟜,《國語·晉語》的有蟜氏。蟜前加個有字,甘青花兒里唱:“外頭都說我和你有,誰知道卬(天水方言我)兩個沒拉過手手。”意思大家心里亮清,其引申義親家。“昔少典娶于有蟜氏”,少典的長輩伏羲,伏羲的親家就姓蟜。有蟜,說白了親家蟜氏。
上古,天水有過蟜姓的氏族嗎?此事少有人提起。如果說武山的麻線娘娘,知道的人就多了。
武山縣城東北約五十里,有大佛崖,相距一里是水簾洞,高大華麗的的菩薩樓內供觀世音菩薩,當?shù)孛耖g傳說是麻線娘娘坐化。
麻線娘娘俗名真秀,兄嫂包辦,許嫁富戶,或男方太老,或惡名在外,真秀極不情愿。成婚日近,真秀在紡車軸纏上麻線頭(天水土話線稍子),牽動發(fā)聲,吱吱呀呀,響個不停,佯裝在家紡線,實則牽著線團出逃。奔水簾洞山下,麻線扯盡,怕驚動兄嫂,前功盡棄,情急中剖開肚皮,掏出腸子,續(xù)上線稍,從容登山成仙。真秀成仙處名拉稍寺,拉動紡軸上纏的線稍之謂也。這是神話改編的仙話,事出逃婚。
逃婚傳說,在渭水源頭周邊不少。渭源有富家女鳩花,對唱花兒相中牛郎,私定終身,被其父奪命。鳩花死后,魂化鳩鳥,縱大風雨,誓死復仇,其父大駭,為求開脫,為鳩花建廟。每年花季,青年男女廟前會歌,祭祀鳩花娘娘。
渭源毗鄰的臨洮,有女鮫鮫,唱花兒結識少年,覬覦美色的富豪劫持鮫鮫。擺渡時,鮫鮫投河,化為人首魚身的鮫人,望著攆來相救的少年,淚水漣漣,化洮水冰珠。
洮河入黃處,臨夏永靖有巴咪山,金城逃婚金花為神,主風調雨順。永靖、蘭州建金花觀,以娘娘供奉。
榆中青城東灘有黃崖娘娘,抗婚出逃,也有拽腸續(xù)線的情節(jié)。
葫蘆河上游靜寧威戎鄉(xiāng)有曹務三娘,捻線百天,出嫁牽線而逃,也是豁破肚皮抽腸系線成仙。
武山沿渭而下,于麥積區(qū)社棠,溯源牛頭河有山門鄉(xiāng),古傳毒女子爺(訛為禿女子爺)女大變美,秀發(fā)明麗,為避惡男行歹,逃高橋里,成仙青巖娘娘。
逃婚女子幾乎全都成仙,天水民間稱娘娘爺。爺,天水土話指神佛,不分性別;佛爺,菩薩爺,閻王爺,娘娘爺,有男有女。
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逃婚的娘娘爺成仙前姓名的讀音,不是聲母相近,就是韻母相通,都貼近一個蟜字。她們正是上古渭水周邊的蟜姓女,《國語·晉語》里說的有蟜氏。
蟜,五毒:五,諸多之義;毒,有毒腺的蟲類,多指蛇、蝎、蜂、蜘蛛、壁虎、蜈蚣(蚰蜒)、蟾蜍(癩蛤?。┑?。渭水周邊原住民敢食蟜蟲,有了抗毒的免疫力,瘟疫流行時染病者少,族人自視有蟜蟲護佑,奉為圖騰。圖騰,這個外來詞,漢語含先人之義。
甲骨文尚未發(fā)現(xiàn)蟜字,卻有喬字,字形像粟,都是成熟的穗頭低垂,谷粒散落。所不同處,喬這種野禾長在高處。(附古粟喬字)如同蟜蟲,野蕎味苦,先民發(fā)現(xiàn)苦味草藥大黃之類,防治瘟疫確有療效,競相食之。幾千年后的現(xiàn)代人,用藥早已耐受,不少藥品漸被淘汰,而蕎至今仍以健脾通便、降糖降脂、解毒抗氧化,為中醫(yī)所用。不止天水人愛吃呱呱,甘陜人喜好蕎食,連日本人的膳食也講究有蕎。今人如此,料想伏羲時人,對苦蕎的功效更有感受。
前伏羲時期,河西走廊瘟疫爆發(fā),傳西王母受命“司天之厲”,時有胭脂姑娘在焉支山種藥施救。焉支山實名大黃山,可證大黃對瘟疫的療效。后神農在姜水為治瘟疫,上太白山采味苦的大黃、黃連、黃芹,熬出三黃湯濟世救人。藥食同源,苦草既能治瘟,苦蕎也可醫(yī)用,并非虛妄。
蟜氏族食蕎食蟜,抵御瘟疫似有天助,成為隴坂上古的一個圖騰望族。不然,伏羲也不會與他們結成兒女親家。
此前,兩族關系十分緊張!伏羲族群的許多男子自持富強,個個豪橫,看上一個女子,帶哥們上門搶來做老婆,打斗難免。蟜氏女豈肯受此欺負,打你不過,遠走高飛。于是,有了麻線娘娘逃婚成仙的神話。
逃婚神話大多有剖開肚皮拽腸續(xù)線的情節(jié),這是上古先民尋根認祖的表現(xiàn)。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講到,子孫祭祖要扮成祖先的模樣,以求認同,獲得護佑?!渡胶=?jīng)·大荒西經(jīng)》注:“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麻線娘娘們掏出腸子,向女媧展示:媧皇啊,快來救救你遭罪的子民吧!
伏羲出手了!他巧借先民對天的畏懼,告誡族人娶妻必須卜問天意??瓷先思业墓媚铮日埖赂咄氐睦先苏f合,征得女方同意。作為氏族首領兼巫師的伏羲,權衡男女雙方,對婚事有主見后,煞有介事地拿出獸肩胛骨,在油燈上灼烤,借著裂紋傳達天意,亮出自己的底牌。覺得這樁婚事好,天作之合,否則就以兇否恫嚇,逼你收手。這樣的操作,謂之聘婚。
聘,甹耳組字,甲骨文甹在像盞油燈(附古甹字),用來灼烤卜骨,請示天意。聘,就是伏羲為娶妻立下的規(guī)矩,遏止了野蠻的搶婚。顯然,這樣的操作,擺脫了人類初期通行的弱肉強食法則,體現(xiàn)出尊重女方、構建和諧家庭的人文關懷。伏羲,被中華民族尊奉為人文始祖,創(chuàng)建聘婚顯然是一大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