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灣哇嗚聲聲,龍城飄出八千年滄桑與悠遠
文/圖 華夏文明導報記者 王忠玉
在地灣人頭瓶哇嗚
8月19日晚8時,天水市廣場群眾文化示范展演現(xiàn)場,一曲《問夢》將觀眾拉回到8000年前?!秵枆簟放c“哇嗚”的完美結合,似在向觀眾訴說著千年滄桑與巨變。它低沉,能讓人感到泥土的芬芳;它悠遠,似在講述著8000年的歷史傳說;它雄渾,蓄積著羲皇兒女們奮發(fā)向上的力量;它溫婉,滋潤著秦州的大地與天空……
大地灣文化是華夏先民在黃河流域創(chuàng)造的古老文明,是華夏文明的來源之一,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5公里處的五營鄉(xiāng)邵店村東。大地灣是一處距今8000年—4800年的史前遺址。它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遺址,比廣為人們所知的河南澠池仰韶村和陜西西安的半坡村遺址都要早。
大地灣人頭瓶
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彩陶(大地灣人頭瓶),1973年出土于甘肅秦安邵店大地灣。細泥紅陶。高31.8厘米,口徑4.5厘米,底徑6.8厘米。器形為兩頭尖的長圓柱體,下部略內(nèi)收,腹雙耳已殘??谧鰣A雕人頭像,披發(fā),前額短,發(fā)整齊下垂。鼻呈蒜頭形。鼻、眼均雕成空洞,口微張。兩耳各有一小穿孔,頭頂圓孔做器口,腹以上施淺淡紅色陶衣。黑彩畫弧線三角紋和斜線組成的二方連續(xù)圖案三組。造型以抽象的線條與人頭像相結合,頗具特色。裝飾以雕塑與彩飾構成一體,極其自然。是一件既具實用性又具有藝術性的古代藝術品。
早年的哇嗚
哇嗚,民間的一種樂器,紅陶制作,大小不等,豎截面多為橢圓形,最常見的為5音孔(前3后2,稱為五方圣土)。大約在30年以前,市場上較為常見,此后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商品的日益豐富這種古老的樂器逐漸退出市場。
肖峰向觀眾介紹哇嗚
大地灣人頭瓶哇嗚,是近年來甘肅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王占云、天水知名音樂人肖峰以及王建云等3人,經(jīng)過5年多時間的探索琢磨,緊密結合大地灣人頭瓶器形特點,終于成功研制出大地灣人頭瓶樂器哇嗚,其音色低沉中見雄渾,悠揚中見溫婉,分為5孔、7孔、12孔等,很受民樂愛好者的喜歡。
肖峰等用哇嗚演奏《問夢》
《問夢》曲是肖峰在探索大地灣人頭瓶哇嗚中逐漸構思創(chuàng)作形成的與哇嗚演奏極為相得益彰的曲子,目前仍在進一步完善雕琢中。
8月19日晚8時許,在天水市廣場群眾文化示范展演秦安小曲與蠟花舞龍城廣場專場,《問夢》曲與哇嗚“聯(lián)姻”,在龍城廣場與廣大觀眾謀面,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及喝彩。
據(jù)悉,哇嗚的專利申報正在進行中。
近年來,羲皇故里天水在千方百計宣傳和弘揚伏羲文化。伏羲文化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文化。從此意義上說,哇嗚的“復出”與緊密結合大地灣文化的改進,何嘗不是對伏羲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
秦安小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