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基專家”是這樣煉成的
——記“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張秀枝
(記者 ???nbsp; 通訊員 韓正陽)在中鐵七局西安公司有這樣一個人,工作20年來,參與了60多個工程項目的樁基施工,安全優(yōu)質完成鉆孔樁50余萬延米,項目合格率100%,主持編制各類樁基作業(yè)指導書20余份……她叫張秀枝,今年47歲,陜西省五一巾幗標兵、陜西省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的獲得者。一身樸實的裝扮,一張黝黑的面龐,一個疲憊的身影,整天穿梭于公司的大小項目間。
苦練內功譽專家
24年前,甘肅白銀平川的農村姑娘張秀枝考上了西安地質學院(現(xiàn)隸屬長安大學)水工系。從那時起,她與地質結下了不解之緣,踏入了這個忽略性別的行業(yè)--工程地質。張秀枝從入行到現(xiàn)在,20年一直從事樁基工作。樁基是橋梁、地鐵施工的基礎工程,首先用機械或者人工從往地下鉆或挖一個孔,把鋼筋籠放入孔內,固定之后下導管,然后把混凝土灌注到規(guī)定的標高,才算完成工序。
樁基施工表面看起來簡單,但受制于現(xiàn)實地形、既有建筑物、地質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實際工作難度遠超想象。2009年的一天,西銅高速公路三原段改建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了嚴重的塌孔、埋鉆問題,埋了兩臺鉆機,施工方換了很多種方案仍然不能解決缺陷問題。張秀枝臨危受命,她帶著技術員爬山下溝,風餐露宿,花了十天時間,終于找到了黃土錯斷痕跡,提出了改換工藝進行施工的方案,解決了施工難題。
張秀枝善于在施工中發(fā)現(xiàn)問題,帶著問題查閱資料、請教專家。多年來,她參觀的樁基施工工地一個又一個,凡是有能力到達的工地,一定不會放過。匯聚四方,博采眾長,是她樁基施工的知識和技術不斷取得進步的一個“訣竅”。在不懈地努力下,她先后解決了“黃土破碎帶鉆孔樁”等一系列施工難題,編寫了“鋼筋籠加工工法”、“特殊地段鉆孔樁施工工藝”、“鉆孔樁施工過程監(jiān)控程序表”等一系列施工資料,被同事們譽為樁基施工的“專家”。如今,公司樁基施工的工地,一旦遇到難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張秀枝。無論上班時間還是休息時間,對打來的電話,張秀枝都會耐心地解答。同事們和她開玩笑說:“你可以開一個樁基咨詢公司了!”
精益求精贏信譽
在業(yè)界,張秀枝對待工程質量的態(tài)度是出了名的“強硬”。京石客專鐵路某特大橋施工時,一個鉆孔樁的鋼筋籠已經吊裝就位,即將灌注混凝土。張秀枝再度檢查確認時,發(fā)現(xiàn)沉渣超標,如果繼續(xù)施工就會造成樁身質量缺陷,她當即要求工人二次清孔。工人不住央求:“通融一下,樁長夠設計,怕啥,灌吧!”但張秀枝依舊不妥協(xié),不動搖,直到清孔達標。
樁基施工條件艱苦,為了保障工期,現(xiàn)場一旦有問題就必須及時處理。一個冬夜的工地,三車混凝土都就位了準備灌注,突然現(xiàn)場溫度計出現(xiàn)故障。為了確保工程質量,按規(guī)定沒有溫度測試,沒有數(shù)字記錄的情況下是不能灌注混凝土的。干活的工人著急了,鉆孔和混凝土也都不能再等了。張秀枝看著罐車口呼呼的冒著熱氣,再感覺自己冰冷的手,思量片刻,計上心頭。她讓工人對混凝土取樣,一邊感覺手心溫度,一邊觸摸感覺混凝土的溫度,兩者對比,張秀枝認為混凝土的溫度至少在10℃以上。按混凝土5℃以上就可以灌注的標準,她判斷此時可以正常施工。張秀枝與監(jiān)理協(xié)商,同意灌注施工,同時派人回去取溫度計。四十分鐘后,新的溫度計就位,第二車混凝土測溫16℃,現(xiàn)場監(jiān)理都豎起了大拇指。20年來,張秀枝所參與的樁基項目合格率100%,而這100%合格率的背后,是張秀枝在全局把控上的事無巨細,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以及在工程質量上的不懈堅持。
嚴細要求出高徒
和廣大女性一樣張秀枝也有親和的一面,可在學生眼中,張秀枝卻是一位嚴苛的老師。“每一個施工環(huán)節(jié)必須按照規(guī)定、按照圖紙來執(zhí)行。”每次去工地,她都會帶上三五個“學生兵”,向他們現(xiàn)場講解施工要領。犯過的錯誤如果再犯,她就會毫不留情面的訓斥。“現(xiàn)在走上管理崗位了,才真的理解了師傅的良苦用心”學生小王這樣說道。
許多剛入職的年輕技術員,在施工時候經常會有些“大概、差不多”的心態(tài)。一次施工中,一個年輕技術員跟工人說你這個混凝土稠了,但是工人又不清楚如何調整。此時張秀枝開始糾正技術員,“你要用數(shù)字來告訴施工人員,現(xiàn)在該怎么做,數(shù)值變化多少……工程上沒有差不多,差多少就差多少。”盡管對年輕的后輩們嚴格有加,但是在張秀枝心里,這些后輩卻也是她追趕超越的目標,“對我來說,需要追趕超越的是一個群體,那就是我的學生們。”100多位優(yōu)秀的年輕技術骨干在她的培養(yǎng)下走向了公司的重要管理崗位。
20多年的施工生涯,從對樁基施工技術的接觸起步,到全面掌握各種地質條件下的樁基施工技術,在追尋技術的道路上,張秀枝從未滿足,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