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來了皮影戲
郭建奇
每年初春正二月,農(nóng)村都要唱春首戲,也叫“春臺戲”。鄉(xiāng)下人迷信,唱春臺戲為的是敬神,祈求神靈保佑一莊人四季康平,莊稼五谷豐登。
今天二月初二,我們村里訂的皮影戲來了。戲子不多也就五六人,除一女旦角外,其次是五個老少爺們。行頭不多,家當(dāng)除一裝有牛皮人人的木箱外,其他鼓樂個人自帶。別看他們?nèi)松?,行頭簡單,而生丑凈旦一應(yīng)俱全。
皮影戲也叫燈影子戲,皮影,用牛皮做的人側(cè)身像。燈影子戲顧名思義,在燈光的照射下由人挑來擺去,向觀眾展現(xiàn)人物造型以及劇情。挑皮影人的操作者也叫做線子的,行內(nèi)話叫“報燈”的匠人。
皮影戲設(shè)備簡單,舞臺隨方湊圓。隨地搭一簡易小棚,前臺口支一張長桌,架起亮子,。然后拉上兩道繩子,掛上皮影人人,戲子們各持家當(dāng),鼓匠.板胡師.銅器手準(zhǔn)備停當(dāng),只等香會長焚香放炮,便打起鼓樂開始唱戲。
皮影戲班人人都是多面手,吹拉彈唱無所不會,不然就吃不了這門飯。戲子們口里唱著,手里輕松自如地拉著,彈著。唱腔激昂,韻味無窮,不遜色于大戲劇團。僅僅五六人的戲班相處得十分融洽,相互配合默契。難怪有人說;“臺上戲子看戲子,臺下觀眾看著牛皮人人子”。戲子唱的再賣力,盡管你的嗓音再好,唱腔多受聽,看戲的人寥寥無幾,戲場格外冷清。戲子自唱自樂,只是唱給神看,農(nóng)村里唱戲主要是為了敬神。神壇里香煙飄繞,燃著蠟燭。打撲克,下象棋,吹牛抬杠的人們吞云吐霧。宣鬧叫嚷聲賽過了秦腔,很少有人談?wù)撈び皯虺煤门c不好。
鄉(xiāng)下唱戲慣例一般是兩天三夜五場戲,個別地方有唱七八場的鄉(xiāng)俗。燈影子戲班在一個地方唱完之后就要趕奔下一個臺口演出,江湖戲班叫“搬臺口”。
看著他們走過一鄉(xiāng)又一村,我猛然思潮涌動,想象靈感萌發(fā)。腦海里閃現(xiàn)出這樣一個話題;“人生不就像一場戲嗎,這不,他們五六個人不正是演繹著人生曲折離奇的故事,乃至悲歡離合的人生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