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赫那拉英子,這誰給我起的名?
今晚《歌手2024》的第二場直播競演,又引發(fā)了一輪觀眾的熱烈討論。
節(jié)目開播前,那英自曝曾因《歌手2024》的直播賽制崩潰,登上了熱搜。
在首期節(jié)目里,包攬頭兩名的分別是美國歌手和加拿大歌手,那英緊隨其后。57歲的她被網(wǎng)友寄予厚望,具體表現(xiàn)為被起名“葉赫那拉英子”,被喊話“葉赫那拉氏不能輸”,一個人就占了一半以上的爆梗。
《歌手》節(jié)目中的那英丨圖源:湖南衛(wèi)視《歌手》官方微博
不少人一開始對“葉赫那拉英子”這個名字不明所以,經(jīng)過網(wǎng)友科普才知道,原來那英是滿族人,清朝葉赫那拉氏的后裔。
一夜之間,這個在現(xiàn)實中早已消失的滿族姓氏重回大眾視野,還順帶捎上了“完顏”“鈕祜祿”“烏拉那拉”等名聲在外的兄弟姐妹。
社交媒體上出現(xiàn)大量關于“葉赫那拉”的搜索詞條丨圖源:微博 小紅書
這些曾經(jīng)顯赫一時的滿族姓氏,今天都去哪了?
“滿族八大姓”,不止八個
說到滿族姓氏,許多人會立刻聯(lián)想到有名的“滿族八大姓”。不過,關于滿族八大姓具體指哪八大姓,學界一直沒有定論,北京、沈陽和遼東等地區(qū)的滿族民眾也是說法不一。
遼寧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者李學成經(jīng)過考據(jù)后認為,滿族八大姓具有一定的地緣性,不管哪種說法都有其道理。從在不同說法中的出現(xiàn)概率來看,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齊佳氏、富察氏、那拉氏和鈕祜祿氏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具有較高的認可度。除了以上八個認可度最高的姓氏外,在較為可靠的六個版本中,章佳氏、那木都魯氏、赫舍里氏和“國姓”愛新覺羅氏也各出現(xiàn)了一次。
看過清宮劇的朋友,對這些姓氏應該不會太陌生。
首先是佟佳氏,在不同版本的滿族八大姓中都居于首位。這首先是因為佟佳氏出了多位皇后,比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原配夫人佟佳·哈哈納扎青,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后孝懿仁皇后等。
除了皇后多以外,佟佳氏還效忠中央政府,能征善戰(zhàn),又與努爾哈赤祖先為同一姓氏,因而地位非同一般。佟佳氏其中一支漢化比較早,其后人在有清一代影響也很大,家族累代顯赫,多世襲公侯,素有大清“佟半朝”之稱。
瓜爾佳氏則在人口數(shù)量上領先,滿洲八旗內(nèi)皆有其人,比較知名的有清朝開國元勛費英東,權臣鰲拜,以及《甄嬛傳》中“愚蠢但實在美麗”的祺貴人。
鰲拜全名瓜爾佳·鰲拜,《甄嬛傳》里祺貴人本名瓜爾佳·文鴛丨圖源:電視劇《康熙王朝》《甄嬛傳》
馬佳氏以地為名。原氏族起源地“嘉里庫馬佳”,位于今黑龍江牡丹江一帶,隨軍入關后少部分為官,大部分經(jīng)商,多在鑲黃旗和正紅旗。該姓名人有清初平定察哈爾、吳三桂叛亂的名將圖海,康熙帝早期的寵妃榮妃,道光時禮部尚書升寅等。
索綽羅氏人數(shù)也較多,在滿洲八旗的七個旗中都有分布。大學士英和、光緒朝禁煙大臣景星都屬該姓。
齊佳氏又作奇氏,世居葉赫、齊家營兩地,以地為姓。齊佳氏人口不多,隸滿洲鑲紅旗。
富察氏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來源于金朝舊姓“蒲察”,以部為氏。蒲察是遼代女真舊部,勢力強大,金朝時期還與皇室世代姻親。
富察氏支系繁多,是僅次于瓜爾佳氏的大姓,在清朝著名人物很多。太祖繼妃、乾隆孝賢純皇后、乾隆哲憫皇貴妃、乾隆太妃、同治淑慎皇貴妃、議政大臣米思翰、孝賢純皇后之父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傅恒、福靈安、福隆安、??蛋病⒏iL安,都是當時炙手可熱的人物。而今天最被人們所熟知的,大概是《延禧攻略》中的富察·容音、富察·傅恒這對“白月光”姐弟了。
《延禧攻略》里的富察·容音(上圖右一)、富察·傅恒(下圖右一)丨圖源:電視劇《延禧攻略》官方微博
那拉氏也叫納喇氏,在金朝時那拉氏被漢譯為“納蘭氏”,也是女真姓氏中的古老姓氏。至明末,那拉氏分為葉赫那拉、哈達那拉、烏拉那拉、輝發(fā)那拉四大支系,并有所分化。
那拉氏在清朝也有很多名人,如康熙朝的重臣納蘭明珠,其子為詞作家納蘭性德。在清朝后宮中,也有許多后妃出自那拉氏一族,除了我們熟悉的隆裕太后慈禧、《甄嬛傳》里的純元皇后、妹妹烏拉那拉·宜修、《如懿傳》里的繼后如懿、舒妃意歡,還有清太祖的孝慈高皇后、孝烈武皇后,清太宗的繼妃、側妃,清世祖的庶妃,清圣祖的通嬪、惠妃等等。
《如懿傳》里的烏拉那拉·如懿/青櫻(上)、葉赫那拉·意歡(下)丨圖源:電視劇《如懿傳》官方微博
鈕祜祿氏在歷史上也出了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乾隆朝的和珅,康熙朝也有名臣遏必隆。
此外,鈕祜祿氏被大家熟知,還得益于現(xiàn)象級國民電視劇《甄嬛傳》。女主角從“甄嬛”到“鈕祜祿·甄嬛”的華麗變身,使得“鈕祜祿”成為了一個經(jīng)典的常用梗,用來表示蛻變成為厲害角色。
不得不說,《甄嬛傳》的設計著實巧妙,黑化的甄嬛改姓為鈕祜祿,不僅對應上了歷史原型孝圣憲皇后的姓氏,還暗合了這個姓氏的本身含義——機智、勇敢、兇悍的“狼”。狼(滿語:??????,轉寫:niuhe)是滿族先世女真的圖騰之一,鈕祜祿(滿語:????????,轉寫:niuhuru)作為滿族最古老的姓氏,出于對狼的崇拜而以其為姓氏。
除了甄嬛的原型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作后妃的人數(shù)也多,有清一代出了十幾位后妃。
除了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以上八個姓氏外,章佳氏在沈陽地區(qū)也是滿族八大姓之一,是滿族、蒙古和錫伯族共有姓氏;那木都魯氏則在清初與皇家結親,多有軍功,入關后又在北京地區(qū)繁衍了眾多后人;赫舍里氏在清朝也有多位政要、后妃,如開國功臣、三朝元老索尼,其子索額圖,孫女孝誠仁皇后等。
最后是我們最熟悉的清朝國姓“愛新覺羅氏”。如此鼎鼎有名的姓氏,為什么鮮少出現(xiàn)在八大姓之列呢?
事實上,滿族歷史悠久,其祖先的姓氏最早產(chǎn)生于氏族社會時代,并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就出現(xiàn)了姓的萌芽,至遼金時期,女真人的氏族、部落等血緣組織不斷發(fā)展壯大。然而直到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時,愛新覺羅氏都還只是一個人數(shù)很少的家族,且對于其姓氏起源的各種說法,文獻上經(jīng)常自相沖突,因而學者一般認為,這個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創(chuàng)造,用滿語意為“黃金”的 “愛新”來掩蓋其并不高貴的出身,塑造家族血統(tǒng)的尊貴地位和政權的權威性。
滿姓如何改漢姓
滿姓的“消失”并非隨著清王朝的覆滅一步到位的,與其說是從政權到民族的衰落,不如說是一個跨越歷史長河、山河屏障和民族差異,尋求文化共融的過程。
從遼金時期起,隨著女真人的氏族、部落不斷發(fā)展壯大,契丹人和漢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也不斷被其吸收;到明代時,女真人取名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印記更加深刻;在清初,滿族共同體形成時期,滿族的姓氏是多音節(jié),用漢字書寫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漢字共同組成;滿族入關后,其姓氏逐漸向單音節(jié)過渡,即與漢族單字姓氏相同,實質上既有原多音節(jié)姓氏的內(nèi)涵,又有與漢族姓氏相同的單音節(jié)的表現(xiàn)形式,形成了滿漢兼容的姓氏文化特征。
不過,此時的滿姓漢化還只是民間行為,清初政府并不主導。因此在有清一代,還有許多滿族老姓始終存在,與清朝政權相始終。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清廷覆亡,旗營解散,滿族老姓也在這個過程中漸漸消失。
新中國以后,許多滿族人由于長期沿用漢姓,已經(jīng)不了解自己的滿族老姓,加之書寫習慣等種種原因,目前極少有人使用滿族老姓。
那么這些滿族老姓,都變成了哪些漢姓?我們要是碰上了,能認得出來嗎?
學者李學成、王雁在《滿族老姓漢化考》一文中表明,滿姓漢化既有規(guī)律可循,又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滿族姓氏漢化的常見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取滿族老姓第一音節(jié)發(fā)音或者是諧音作為漢姓。如章佳氏簡化為“章”,馬佳氏簡化為“馬”,富察氏簡化為“富”,佟佳氏簡化為“佟”,索綽羅氏簡化為“索”,赫舍里氏簡化為“赫”“何”,康錫哩氏簡化為“康”,瓜爾佳氏簡化為“關”等。
二是用滿族老姓的漢語意思作為漢姓。如鈕祜祿氏漢譯為“狼”,用狼的諧音簡化為“郎”;巴顏氏漢譯為“富有”,冠漢姓為“富”;尼瑪哈氏漢譯為“魚”,冠漢姓為“魚”;阿克占氏漢譯為“雷”,冠漢姓也為“雷”;富爾哈漢譯為“楊樹”,冠漢姓為“楊”等。
三是取父親或者爺爺名字的第一個字作為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隨名姓”。比如清末居住在遼陽的愛新覺羅氏有個叫海臣的人,其本支子孫即取海字為姓。
除了上面敘述的滿姓漢化的一般規(guī)律,學者尋訪發(fā)現(xiàn)滿族老姓漢化還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即因地區(qū)不同其轉化的漢姓也不同。比如遼南、遼東地區(qū)的富察氏一般都改成“富”,沈陽的富察氏則一般都改成“傅”,而遼西地區(qū)的富察氏大都改成“李”;愛新覺羅氏在北京的多改成“金”“羅”,在沈陽地區(qū)的多改成“肇”“德”,在遼陽則多改成“海”姓。
另外,在滿姓漢化中還會出現(xiàn)同一個滿族老姓改成諸多漢姓、同一個漢姓可能來源于不同滿族老姓的情況。目前在中國的姓氏中,有一部分姓氏看起來似單字漢姓,如肇、圖、德、大、暴、呼、阿、西、布等,其實這些大多是滿族的姓氏,是由滿族老姓演變而來的。
總的來說,滿姓漢化既有規(guī)律可循,又有多種變化,是歷史、政治、文化、地域等諸多因素的綜合產(chǎn)物,也是民族交融發(fā)展的一個縮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