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a毛一级a做免费视频_免费AV无码网址_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_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首頁 > 歷史 > 天之水微語 > 正文

青山長存埋忠骨 赤膽忠心守英魂

 

nEO_IMG_照片18

青山長存埋忠骨   赤膽忠心守英魂

盛夏七月,天空澄碧、萬物蓬勃。坐落于甘肅省天水市娘娘壩的牡丹山烈士陵園群山環(huán)繞、莊嚴肅穆。它是一條紐帶,維系著湖南與天水兩地人民的質(zhì)樸之情;它是一面鏡子,見證著紅軍烈士的英勇頑強與守墓人在風云激蕩的歲月里不變的忠貞與堅守。

H2VIVWZ7SZOX%TZ550G)KZU

時間回溯到1936年,作為湖湘子弟的張輝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紅二方面軍第十六師師長,為保證全軍順利渡過渭水,與紅四方面軍會師會寧,張輝奉命搶占娘娘壩,他帶領(lǐng)部隊奮勇殺敵,與敵人殊死搏斗,最終突破重重包圍,消滅了國名黨一個裝備精良的加強營。就當全師為取得勝利而欣悅之時,張輝卻被殘敵的冷槍擊中,不幸壯烈犧牲,時年25歲。一個年輕而偉大的生命從此定格,一顆高尚而圣潔的靈魂從此永恒,然而故事還遠遠沒有結(jié)束。

nEO_IMG_紀錄片:魂鑄秦州[00-12-45][20210405-171408937]

張輝師長中槍后被戰(zhàn)士們抬到了天水市秦州區(qū)娘娘壩李子園小學,當時擔任學校教師的李逢春看到后趕忙把大家?guī)У搅藢W校背后的半山坡上,找來熱水喂張輝喝下,并為他擦去了眼角的淚水。但師長還是因流血過多長眠于這片土地。戰(zhàn)士們對著師長的遺體痛哭流涕,李逢春也站在其中傷心地掉眼淚,雖然他只是一位教書先生,但他明白,眼前的這些人是為勞苦大眾的解放和幸福而戰(zhàn)斗的,這些人是他尊敬愛戴的人。由于部隊還要投入到接下來的戰(zhàn)斗中,李逢春冒著危險找了幾個朋友和戰(zhàn)士們一起簡單安葬了張輝師長。紅軍戰(zhàn)士臨行前拉著李逢春的手囑托道:“老鄉(xiāng),請您一定照顧好他,等革命勝利了我們會回來接首長的。”說完他們給李逢春行了軍禮,便奔赴前方。

nEO_IMG_李逢春二兒子李鵬和孫子趙凱在張輝墓地

 

聽到這句話,李逢春明知時局動蕩不安,但他知道這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便也不顧自身安危,下定決心要守護好這座墳墓,而這一守就是整整多半個世紀!也因此帶給了他諸多的磨難。

nEO_IMG_照片31

當年紅軍離開娘娘壩后兩個月,偽縣政府以坐牢要挾,強逼李逢春說出埋葬紅軍的準確位置,而他毅然矢口否認,幸得周旋保住了性命。革命勝利后,李逢春以為自己日思夜想的紅軍要回來了,首長的英靈終于可以回歸了,不曾想,卻又是一年接一年的等待。后來到了特殊年代,他因還未解放時為保護紅軍墳墓無奈做了八個月的“偽甲長”而被扣上了“當初掩埋的是國民黨大官”這樣莫須有的罪名,沒日沒夜的被批斗無休無止的被誣陷,甚至在寒冬臘月強迫他脫掉鞋襪在雪地里站了兩天兩夜。他的家人也因此受到了牽連。在李逢春的內(nèi)心深處滿懷著深深地難過和對家庭的愧疚,但無論處在怎樣的境地,遭受怎樣的迫害,都不曾使他低下頭顱,他在用盡自己的全力保護紅軍師長的墳墓。

DSC07273_conew1

nEO_IMG_紀錄片:魂鑄秦州[00-01-29][20210405-170933421]

終于等到1983年,相關(guān)部門的領(lǐng)導同志尋尋覓覓找到了李逢春,張輝師長的英靈終于回歸,讓李逢春魂牽夢繞的心頭事得以了卻。

nEO_IMG_李逢春孫子趙凱

nEO_IMG_照片29

1986年甘肅省天水市政府在娘娘壩牡丹山修建了張輝烈士陵園,此時的李逢春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依然堅持為張輝師長掃墓,在他墓碑前說說話,以表自己的哀思,這已經(jīng)成為了他常年的習慣,刻進了他的心里。他常常叮囑自己的后輩,要好好愛護這座紅軍墓。“這里面埋葬的是我們的親人啊。”他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老人去世后,他的兒子孫子重孫子們繼承了老人的遺志,每逢清明都會來祭奠烈士張輝。

nEO_IMG_DSC_0009

我們常說做一件事情很容易但堅守一件事情卻很難,李逢春用自己的一生守護一座墳墓,踐行一句諾言,并接力堅守了四代人。光榮在于不懈,艱巨在于漫長,這種日復一日的等待與堅守往往是最難能可貴的。

nEO_IMG_DSC_0009

 

郁達夫曾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而不知愛戴、敬仰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而我們,既有張輝這樣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不計生死的英雄,也有李逢春這樣用一生守護、崇敬英雄的人民。而正是他們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血脈情誼才筑就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95473a78417e695e89849853a7e1c80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青年人永遠是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不論何時,“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永遠根植于中國青年心中。正如張輝烈士把自己短暫而榮光的一生奉獻給了革命事業(yè),也正如李逢春在年僅18歲時就種下了守護紅軍墳墓的執(zhí)念,并把它融進了自己往后的年華和血脈之中。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要學習弘揚革命精神和奉獻精神,恪守忠誠,把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沿著先輩的足跡,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第二個百年目標而奮斗!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