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內(nèi)容、無問西東:李子柒和她鏈接起的全世界
近日,李子柒圓滿解決糾紛的好消息頻頻登上熱搜,巨大的社會影響力讓人不禁想起2021年年初,李子柒以1410萬的YouTube訂閱量刷新了“最多訂閱量的YouTube中文頻道”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也是讓輿論一片沸騰。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記錄正是在2020年7月份,由她自己創(chuàng)下的。
而如今,在停更一年多之久后,李子柒的YouTube訂閱量已經(jīng)超過了1700萬,播放量也暴漲3億多,堪稱數(shù)據(jù)奇跡!
其實,李子柒創(chuàng)造奇跡的背后并沒有什么高深莫測的東西,就是簡單真誠、扎扎實實去做好每一次呈現(xiàn)。比如她為了拍好蜀繡這一期視頻,整個春夏兩季都是在距家130多公里的蜀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孟德芝的蜀繡工作室度過的。
身為四川人,蜀繡是李子柒從小就知道的。彼時在放學路上,她總是可以看到一些阿姨坐在門口繡東西,問了奶奶才知道那是蜀繡,是四川才有的繡法,一針一線是底蘊,一絲一縷是文化。
長大后了解到古蜀三星堆時期就有蜀繡了,與蜀錦一起都是“蜀中瑰寶”,早在三國時期便聞名天下,3000多年后也不能困于一隅。
李子柒起初是對照紀錄片自學,但“窮工極巧”的蜀繡有130余種針法,100余道獨有的衣錦紋,便選擇拜師孟德芝,中國僅有的兩位蜀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之一。在制作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關(guān)的視頻時,她一如既往地嚴謹:“做之前要把它的原理弄清楚。哪怕只是帶偏一點點錯誤的知識面,那是不能出現(xiàn)的。”
染布、選稿、上繃、上料、配線、刺繡……孟德芝在教李子柒的過程中感受到她是一個手巧的女孩子。“你們看她的視頻,運針很流暢。”
盡管學刺繡時,成都的暑熱已經(jīng)爬上頭頂,但李子柒堅持不吹空調(diào),在走廊上繡,一針一線中流動著生命力。“(我)一般繡花都是在自然光線下,這樣更能看清繡線顏色的過渡,暈針如果顏色過渡得不好,也稱不上是一幅作品。”
她將被老師指出問題的挫敗、更改、補救的學習過程都拍下來,最終給自己做了一件帶漢元素的衣裳。
視頻發(fā)出后,孟德芝在國外的朋友半夜給她打來電話,告訴孟德芝自己在李子柒的視頻中看到了她。
在《蜀繡》的視頻評論區(qū),外國網(wǎng)友說:“只有在中國,她才能施展才華,因為5000年的中國文化是她取之不盡的源泉。”歲月沉淀下來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李子柒的底氣,但她的視角則更加廣闊。
她不迎合西方的喜好,去輕易改良東方的文化;也不因東方歷史的深厚,判斷西方文明的虛無。我想,正是這種獨一無二的視角,讓她成為了東西方的交流紐帶,將美好的東方文化帶到了全球維度。這樣的李子柒當然是獨一無二的,但我們也期盼著更多的李子柒出現(xiàn)!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