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傳薪 長河振鐸——寫在西北師范大學120周年校慶日
黃河岸畔,晴空如碧。隴上毓苑,弦歌不輟。
走過風雨滄桑、歷久彌新的120年,一所位于絲路重鎮(zhèn)金城蘭州的高等學府——西北師范大學,愈加意氣風發(fā)、明媚動人。
走在西北師范大學校園,拓印著“1902-2022”歷史年輪的紅色坐標格外醒目。2022年12月17日,這位西北師范教育的“掌燈人”迎來120周年華誕。
絲路傳薪雙甲子,長河振鐸百廿載。12月17日上午,西北師范大學建校120周年慶祝大會在學校音樂廳舉行。揮舞著印有“西北師范大學百廿校慶”字樣的手旗,社會各界嘉賓,部分校友代表、師生代表陸續(xù)到場。云端祝福同步送達,省外、海外校友代表線上暢敘對母校的深深思念與祝福。
一部《長河振鐸》的短片,穿越歷史、濃縮時空,深情講述著西北師范大學肇始于京師、勃興于隴原的教育長征、光輝印跡。西北師范大學發(fā)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以“教育為國家命脈,師范為教育胚胎”的歷史擔當,承載著中國高等師范教育的神圣使命。1937年,在抗戰(zhàn)烽火中,北平師范大學西遷陜西,后與其他西遷學校組成西北聯(lián)合大學。1939年西北師范學院獨立設(shè)置,1941年遷往甘肅蘭州,1988年定名為西北師范大學。
從120年前點亮中國師范教育的“如豆燈火”,到開辟西北高等師范教育新紀元“掌燈西北”,如今迎來“燦爛星河”,矗立起西北文化事業(yè)的“教育燈塔”。她的故事,熠熠生輝。
回首崢嶸歲月,滿心自豪。在蘭辦學80載,一代又一代西北師大人立志教育報國,扎根西北、艱苦創(chuàng)業(yè),前赴后繼、躬耕不輟,義無反顧地投身祖國的文化教育事業(yè),用使命和擔當譜寫了一曲曲動人心弦的時代贊歌。西北師范大學始終高舉師范教育大旗,緊緊圍繞基礎(chǔ)教育、農(nóng)村教育、民族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需求,建立了從普通教育到職教師資的全專業(yè)、從中心城市到偏遠農(nóng)村的全領(lǐng)域、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層次教師教育體系,搭建起西北教師教育的“四梁八柱”。“愿得此生長報國”,從這里走出的28萬多名畢業(yè)生,奔赴祖國最需要的教育崗位書寫著人生芳華。
“作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我將把在母校獲取的知識緊緊與國家需求相結(jié)合、緊緊與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相結(jié)合,走好服務(wù)國家戰(zhàn)略的每一步。”西北師范大學校友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李得天深情地說。
西北師范大學教師代表、心理學院院長趙鑫教授說:“2002年,我考入西北師大應(yīng)用心理學專業(yè);20年后的2022年,我在這里已經(jīng)工作了10年。我深切感受到,我們每個西北師大人的成長,都是西北師大發(fā)展的生動注腳。有幸見證、接續(xù)奮斗,我們應(yīng)當握好‘接力棒’,共同開創(chuàng)西北師大更加美好的明天。”
“親愛的西北師大,是您培育了我們潛心治學的品格,教會我們堅定理想,砥礪前行。”西北師范大學學生代表、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劉瑩雪把學校比作一個坐標系,她愿在這個坐標系上,沿著前輩足跡,橫向厚筑、縱向深耕。
“我的校園在黃河岸上,這兒鮮花朵朵、綠樹行行;我的校園在黃河岸上,這兒歌聲陣陣、書聲瑯瑯……”母親河畔,西北師范大學校歌《我的校園在黃河岸上》久久回蕩。木鐸金聲,清越悠揚;滋蘭樹蕙,初心不改。奮進新時代,創(chuàng)造新偉業(yè),西北師大人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秉承“知術(shù)欲圓、行旨須直”的校訓,正奮力向建成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一流大學邁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