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目前新冠規(guī)定“乙類甲管”,但實際做法又是“乙類乙管”
北京加速藥品流轉 保障市民用藥需求 圖源/中新圖片網
“新十條”發(fā)布后,各地的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最近以來,“朋友圈”內陽性人數飆升,買藥囤藥的熱潮也隨之而來,一些地方的發(fā)熱門診也出現排隊的情況。
未來我們該做好哪些準備,普通百姓要注意什么,對此,中國新聞周刊對話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yī)院感染病中心首席專家蔡衛(wèi)平。
“現在的情況有點像之前搶菜一樣”
中國新聞周刊:防疫政策放松之后,不少人開始囤藥,部分地區(qū)發(fā)熱門診也出現爆滿的情況,對此您有什么建議?
蔡衛(wèi)平:政策放松之后出現大量人員感染,這是預料中的事,奧密克戎的傳播能力確實是很強的。但總體來看其實還好,感染者普遍的癥狀不會太嚴重,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也不會太多,大部分就居家,或者是門診處理一下就可以了?,F在,其實只有兩類人需要入院治療,一種是有基礎病未控制的人,因為得了新冠,導致原來的基礎病加重,另一種就是確實因為新冠加重出現了肺炎。但現99%以上的是不需要去醫(yī)院治療的。除了小孩可能會因為高燒抽筋,成年人出現癥狀,只需要吃退燒藥、止咳藥就可以了,甚至一部分人如果癥狀不是很嚴重,不至于覺得太難受,其實連藥都可以不用吃,沒必要都去醫(yī)院。
現在的情況有點像之前搶菜一樣,很多人買了藥放在家里備用,但真正要用的人卻買不到藥。其實我們備藥不需要備太多,比如退燒藥,不管是布洛芬還是撲熱息痛,或者是其他的藥,備一種就夠了,而且一個人基本很少會高燒超過3天,不要亂吃、多吃藥。如果發(fā)燒超過3天用退熱藥降不下來,那可能真的就該去醫(yī)院了。
浙江金華:引導市民理性購藥 圖源/中新圖片網
中國新聞周刊:現在有很多人會認為,感染一次就獲得了免疫,所以早陽早好,您怎么看?
蔡衛(wèi)平:現在是有這么一個說法,一旦感染奧密克戎之后,短期內不會再重復感染。所謂的再次感染,要么不是同一個新冠毒株,要么可能是過了一段時間,自身的抗體水平不夠了。但一般來說,短期內重復感染的幾率極低。
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個人陽了也沒什么,大部分人自身還是能抵抗病毒對身體的傷害。但我們要考慮到一個問題,如果很多人都集中在一個很短的時間窗里去感染,會給社會尤其是醫(yī)療機構帶來很大的壓力,尤其是像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這些特殊群體的治療。
所以我們還是呼吁,盡量要加強自身防護,包括外出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減少社交活動等等。我們還是希望盡量拉長感染高峰到來的時間,盡量把這個高峰曲線壓低壓平,不要在短時間內出現特別陡、特別高的峰值,否則就算只有1%的人去住院,到時候也會導致醫(yī)療系統(tǒng)擠兌。如果醫(yī)務人員在短時間大范圍感染就更麻煩,連幫你看病的人也病倒了,醫(yī)院還怎么運行?
中國新聞周刊:疫情放開前,我們看到公布的無癥狀有很多,但現在周圍人確診之后,基本都會有高燒、嗓子疼痛等癥狀?
蔡衛(wèi)平:這其實是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第一個,疫情放開之前,我們做的是全員核酸篩查,只要感染了,有沒有癥狀都會被查出來。但現在取消了全員核酸檢測,如果身體沒有出現明顯的癥狀,大家也不會主動去查,而發(fā)現陽性,基本都是有了癥狀才去查,這是篩查方式的不同。第二個,現在大家都用抗原來篩查,抗原能查出的陽性,基本都是病毒載量比較高的,可能癥狀也會更明顯一些,但核酸檢測要相對更敏感一點。也就是說,現在大街上一些人可能已經陽性了,只是說他自己不知道,沒有癥狀,你自己做抗原未必都能測出來,或者說,檢測出來只是很弱很弱的一條杠。
“會出現陽性照顧陽性的情況”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不再進行全員核酸檢測,也不再公布無癥狀感染者,如何做好疫情常態(tài)化檢測、研究和預判?
蔡衛(wèi)平:疫情監(jiān)控還是要做的,但現在是定期抽樣檢測,通過隨機取樣檢測,看這個地區(qū)陽性的比例有多少,用一部分人感染的病毒拿去分離,看基因型有沒有發(fā)生改變等等,再根據這些數據做出分析研判疫情態(tài)勢。這種流行病學調查,不需要全民檢測的數據,你測1萬個人也是,測100個也是這個基因型,通過抽樣檢測,同時對重點人群做好監(jiān)測,就可以了。
國家衛(wèi)健委:12月14日起不再公布無癥狀感染者數據 圖源/中新圖片網
中國新聞周刊:現在很多地方的醫(yī)院都要求,醫(yī)務人員只要癥狀不嚴重,盡量還是上班,很多人也擔心出現院內感染?
蔡衛(wèi)平:疫情防控政策放松后,醫(yī)院要最大程度地收治病人,其實壓力是相當大的。醫(yī)護人員本來就是易感人群,每天接觸的都是病人,而且核酸檢測不再是必然要求,被感染的風險肯定要比普通人要高,如果陽性之后都要居家隔離導致減員,醫(yī)療機構基本上就癱瘓了,醫(yī)療服務也沒法保證正常了?,F在很多醫(yī)院都要求,一般科室的醫(yī)務人員陽性之后,休息一下沒有太大的問題,就可以上班了,甚至會出現陽性照顧陽性的情況。只能說,醫(yī)院最大限度地做好防控和管理,同時提倡大家都戴好口罩,盡量做好防護,盡最大努力減少交叉感染,要做到百分百是不可能的。
中國新聞周刊:隨著政策逐漸放松,特殊機構尤其是養(yǎng)老機構的預防問題尤其值得關注,您有什么建議?
蔡衛(wèi)平:養(yǎng)老機構還是要做好預防和預案。除了老人自己,比如那些進入養(yǎng)老機構的人,尤其是工作人員,還是要做好防護,出入戴好口罩,盡量不去人員密集的地方,減少聚集和流動,盡量不把感染風險帶給這些脆弱的人群,同時,養(yǎng)老院內也要做好消毒、防護工作。另外,除了給老人做好疫苗接種,出現癥狀后,也要及時做好隔離和治療,尤其對于有基礎疾病的老人,還是要做好重點關注。最好是跟一家醫(yī)療機構有協議,確保需要住院的老人能夠獲得應有的醫(yī)療照顧。養(yǎng)老機構也要準備一些老人使用的常見藥物,除了新冠對癥治療所需的藥物外,還要準備足夠的基礎病治療藥物。基礎病控制好了,新冠重癥的風險也會降低。
“不要破罐子破摔”
中國新聞周刊:不少專家預測,接下來可能會在一個多月內或達到感染高峰,我們該做好哪些準備?
蔡衛(wèi)平:我們剛才也提到,按照現在的情況,大部分人都會被感染。我們只能說,盡量能延緩這個高峰的到來,盡量拉長時間,在短時間內,陽性大量激增,肯定是受不了的,一些地方連外賣、快遞的運力都跟不上,肯定也會給社會生活帶來麻煩。
從個人角度來說,除了打疫苗,還是要做好防護,不要破罐子破摔。從政府的角度,除了做好各預案和調控,還要加大宣傳教育工作,讓大家科學地了解疫情,做好預防和應對工作。我們還是強調,盡量不要都集中在這個時候感染,再有一個月就開始春運,人員流動一旦加大,加上冬季比較冷,室內傳播還是很快,又是流感發(fā)病季節(jié),肯定會增加雙重感染的風險,這些還是值得重點關注的。
中國新聞周刊:現在很多專家也在呼吁將新冠肺炎回歸到“乙類乙管”?
蔡衛(wèi)平:“甲管”和“乙管”最大的區(qū)別就是隔離的強度問題?,F在,新冠病毒導致的重癥率、病死率、住院率已經明顯降低,而且我國的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種率已超過90%,我們已經掌握了病毒的傳播規(guī)律,相當于已經具備了“乙類乙管”的條件。
其實,現在很多地方的防疫政策已經接近于按乙類管理了,如果發(fā)現陽性了,已經不再要求強制集中隔離,而是要求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在家隔離,已經按照乙類管理這個標準在做了。
但現在的問題在于,目前我們的規(guī)定還是在“乙類甲管”,但實際做法又是“乙類乙管”,如果不一致,可能就會出現一些其他問題。比如醫(yī)院,現在要求不能拒收陽性病人,按照要求又得把他們和普通病區(qū)分開來,其實很多醫(yī)院沒有這個條件。如果沒有分區(qū)條件,只是分房治療,那醫(yī)務人員走來走去,其實也是在增加傳播風險,如果非要分區(qū),那能收治的病人肯定會減少,必然會造成變相的醫(yī)療擠兌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