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忽而淺夏 歸園田居 和端午假期來一場“鄉(xiāng)遇”
彩線輕纏,碧艾香蒲,端午佳節(jié),錯過了草長鶯飛、錯過了人面桃花,受疫情影響,不能長途跋涉去遠方,那么,就約上三五好友,帶上家人,在這端午假期,同游天水鄉(xiāng)間,感受詩情畫意的“鄉(xiāng)遇”之旅吧。
在秦州,到蘇灣村,白墻青瓦,亭臺樓閣,池館水榭,藤蘿翠竹,奇花異卉,點綴其間,恍然置身江南勝境。
胡家窯村,百畝芍藥,姹紫嫣紅,游人置身花海,隨意芳歇,山野間花香撲鼻,醉人心脾。最妙的是下點小雨,雨幕下,山間田野,云蒸霞蔚,恍若置身仙境。農(nóng)家原汁原味的柴火雞,慢火燉煮,就等你去大快朵頤。
青鵑山旅游度假區(qū),水積春塘晚,陰交夏木繁。泛舟湖面,看垂柳倒影,湖光山色相映,憑欄而望,心曠神怡,置身于美景,真應(yīng)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在麥積,駕車緩行,漸覺翠色滿目,兩旁青山相對而出,東山村“東山林隱”,拾級而上,智者樂山,真正感受“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田園之美。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主人家為您準備了精美的“罐罐茶”,暢聊抒懷,樂享浮生半日閑。
花廟村,夏木豐茂,涼蔭蔽日,山間不知暑,溪漲入疏籬。
紅崖村,賞梅花鹿,挖野山參,樂享“小楫扁舟乘興出,斜風細雨釣魚歸”。
甘江村,租一頂帳篷,來一場露營,夜幕之下,讓我們重拾童年的生活,躺在草地上數(shù)星星、講故事。
到秦安,出縣城,自東上山去劉坪萬畝桃園,觀景臺上,“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新開的劉坪田園美術(shù)館,將“土氣”與“洋氣”完美結(jié)合,與黃土地下的萬年文明碰撞激蕩,在青瓦上、在樹墩上、在殘垣上、在柴垛間,鄉(xiāng)土藝術(shù)讓您流連忘返。
隴城鎮(zhèn),女媧的故鄉(xiāng),街亭古戰(zhàn)場,遠古的呼喚,文明的肇啟,吹角連營的回聲在耳邊激蕩,動人的故事一遍遍傳唱。
去甘谷,藉河水之源頭,大卜峪村鮮為人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來這里,感受“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的安靜與恬淡。
小山村里,清渠一邑,南山悠然,各色野花開滿山野,不老泉甘醇香冽,取一捧,烹茶而飲,歡言而憩。
沿著山谷再往前,古坡草原就在不遠,策馬奔騰,帶上孩子打幾個滾,與自然親密接觸,讓歡樂的笑聲和心情一起綻放。
去武山,溫泉村里,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脫巾掛石壁,裸袒青林中,溫泉水滑洗凝脂。
龍臺山上,層層疊疊的梯田,與各色花海相映成趣,五彩斑斕拱捧的“網(wǎng)紅村”中,刺繡、麥稈畫、石頭畫、剪紙等民間手工藝術(shù),為村子增添了不少文化元素。
魯班山上,登高而望,看九龍吐蕊,花開遍野,蕩胸生層云,心曠神怡。
f
去清水,花舞北山,香怡南塬,置身期間,粉的月季、紅的玫瑰、紫的馬鞭草,色彩的漸進下,與人面相映,成為拍照打卡的必去之地。
在隴東謝溝村,補天石下,花石崖旁,隨便找一家農(nóng)家樂,挑一只散跑雞,讓主人用傳統(tǒng)手法烹飪,吃一口肉,喝一口雞湯,煮一罐茶,開軒面場圃,看青山郭外斜。
到張家川,去關(guān)山牧場,秘境秦家塬,草原上揚鞭策馬,蒙古包內(nèi)大快朵頤,好一派塞北草原風情。
“十三花”不是花,而是張家川的民族特色佳肴,在一大方盤內(nèi),十三個碗,置以十三種不同的美味菜肴,坐在炕頭,吃過果盤之后,一次端上,讓您享受好客張川的最高待客之禮。
如果天熱,還可以隨處在農(nóng)家吃一碗醋粉,既解暑又開胃。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這個端午,歸園田居,后疫情時代,天水人游天水,就讓我們“鄉(xiāng)遇”在天水鄉(xiāng)間,暢游于田間蛙鼓、高樹蟬鳴、麥穗初飽、桑麻爭勝的初夏田園。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