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 茗
對于茶道我算得上是一竅不通,僅僅擁有的一點知識不過是知道常見的茶具名稱,以及聽過各地比較出名的茶葉而已。在喝茶的方式上當(dāng)然也是怎么舒服怎么拿。但不知為何總是對于喝茶品茗有些莫名的向往。
18年的時候在成都生活,那年的冬天特別潮濕寒冷,難得見一次陽光。恰巧逢周末,受一位老朋友的邀約,到龍泉驛那邊去喝茶。欣然應(yīng)允,一路抱著一顆期待的心前去赴約。
在喝茶的途中并沒有感受樂趣,反而覺得不自在。對此深表遺憾與歉意?;氐叫∥萦米约旱牟AП萘艘槐G茶反而愜意舒適,一身通透。記得當(dāng)時自己還寫了一篇文章作了贅述。
直到今天讀到一篇文章才有所啟發(fā)。其中大概講的都是著名茶道大師千利休對于茶道的理解。我非常喜歡其中的一段話:
“把炭放進爐子里,等水開到適當(dāng)程度,加上茶葉使其產(chǎn)生適當(dāng)?shù)奈兜馈0凑栈ǖ纳L情形,把花插在瓶子里。在夏天的時候使人想到?jīng)鏊?,在冬天的時候使人想到溫暖,沒有別的秘密。”
這是茶道大師對于茶道的解釋。淺顯易懂,顯然我們喝茶并不一定是追求口感上的滿足,或者是為了滿足虛榮而花費昂貴價錢換來幾片葉子,而是在于心境。
在閑暇時間約上許久不見的好友,去公園的大壩喝一碗十塊錢的茶,那也會感到輕松愜意,共同回憶當(dāng)時友情經(jīng)受考驗的日子,這樣友情便繼續(xù)得以延續(xù)。
和瘋玩一整天的戀人回到家里的時候,為心中的他泡上一壺既解渴生津又緩解疲累的綠茶。那茶葉的清香也會因此變得濃郁。
因此喝茶的藝術(shù)也是需要“變”的,跟隨著每個人的喜好、個性。這樣更加的具有“適應(yīng)性”,才是茶道的本質(zhì)。由此可見即使處于喧嘩之地,沒有精致茶具,喝茶動作也是隨意處置,依然能夠品鑒到茶道的沉靜、清凈、單純、自然的格局。
關(guān)于茶道,日本人有著“不是茶”的說法,茶道之最高境界竟然不是茶!而是透過茶我們能夠得到什么啟發(fā),能讓心靈得到什么樣的安撫?;蛘哒f,透過茶,我們在渴望什么,是渺茫的自由,還是渴望著做一個更完整的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