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8月中旬宣布,將啟動100萬億盧比(約1.35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并把重點放在物流上,這是因為物流已成為印度出口的主要制約因素。
長期來看,推動印度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主要是消費、出口、私人投資和公共投資。但在現(xiàn)階段,印度唯有出口這部發(fā)動機還在努力推動經濟增長。
有研究發(fā)現(xiàn),印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70%。但眼下,民眾消費意愿基本處于最低位。印度央行數(shù)據(jù)顯示,7月份居民消費信心指數(shù)為48.6,處于歷史最低點。
由于國內消費意愿不強,私人投資也處于抑制狀態(tài)。埃信華邁首席經濟學家德利瑪指出,自去年7月以來,印度企業(yè)家對未來持悲觀態(tài)度。印度服務業(yè)對印度經濟較為重要,服務業(yè)的不振也將影響整體經濟表現(xiàn)。
因此,出口的大幅增長已成為現(xiàn)階段印度經濟社會的最大亮點。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4月至6月,印度出口總額達935億美元,同比增長86%,與疫情前的2019年的同期相比增加17%。7月,印度出口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351.7億美元,同比增長48%,與2019年7月相比,增長34%。商工部部長戈亞爾表示,本財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有望實現(xiàn)4000億美元的出口目標。如果這一目標實現(xiàn),將是印度歷史上首次出口達到4000億美元。
近年來,印度的出口與GDP之比基本穩(wěn)定在10%至12%之間,有些年份甚至不足10%。2019-2020財年,印度商品出口總額為3133.6億美元,與當年的2.85萬億美元的GDP之比不到11%。雖然相對于印度經濟體量來說,出口在經濟中的比重不高,印度無法完全靠出口來推動增長。但在消費不振,投資受限于財政窘境的情況下,出口在經濟增長中仍具有重要作用。
印度商工部此前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印度物流業(yè)的碎片化程度很高,所涉及的政府部門非常復雜,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印度目標是到2022年將物流成本從目前占GDP的14%降至10%以下。
高昂的物流成本已顯著降低了印度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由于物流方面的制約,印度出口增速明顯落后于周邊國家。印度2018-2019財年出口增長9.2%,2019-2020財年的出口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同比萎縮4.8%。而印度的鄰國孟加拉國,2018-2019財年,出口增長了10.55%。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孟加拉國的服裝出口達400億美元,印度僅為143.6億美元。
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表示,加快物流行業(yè)改革將促進印度出口增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