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飯圈”亂象不斷,最新案例是演員趙麗穎的粉絲后援會聽聞她可能與演員王一博合拍新戲,竟號召粉絲集體抵制,并對王一博進行語言攻擊。一名趙麗穎“大粉”公然發(fā)微博宣稱,“就是要越亂越好,各方混戰(zhàn)……現(xiàn)在不怕亂,不怕鬧……鬧哄哄把事情鬧大才好呢”。23日,微博官方發(fā)布公告稱,已對涉事相關違規(guī)賬號進行禁言、關閉等處置。
這場莫名其妙的“飯圈”風波,讓很多圍觀者大跌眼鏡。藝人參演什么影視劇、跟哪些明星搭檔,是藝人自己、經紀公司考慮的問題。粉絲可以討論、可以建議,也可以有不同意見,但有不同意見就發(fā)起集體抵制,甚至發(fā)動罵戰(zhàn),還美其名曰“都是為了藝人好”,顯然讓“飯圈”成了“煩圈”。
有媒體稱,這是今年6月中央網(wǎng)信辦決定開展“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之后,首個因“互撕”遭大規(guī)模禁言的粉絲群體。微博方面及時出重拳治亂,既顯示了對非理性“飯圈”亂象的鮮明態(tài)度,也給其他“飯圈”群體敲響了警鐘。
“飯圈”本是粉絲抱團支持明星的松散團體。客觀來說,“飯圈”最初是一個以年輕人為主體的組織,除了支持藝人的音樂、影視劇等,還會組織線下活動,大家聊偶像、聊人生、聊理想,結交志趣相投的朋友。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飯圈”變了味,應援打榜不計成本、罵戰(zhàn)互撕不擇手段、為了流量惡意營銷沒有下限。
“飯圈”變味,“唯流量論”難辭其咎。在娛樂圈,流量代表著藝人的知名度,也代表著商業(yè)價值。與幾十年前不同,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等待藝人推出膾炙人口的好作品帶來流量,速度似乎遠不如炒CP、買熱搜、設置熱點話題。于是,在一部分粉絲的帶動下,不良“飯圈”文化開始蔓延。有不少未成年人混跡“飯圈”,種種不良文化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近期已經有不少“飯圈”亂象遭輿論痛批、被平臺嚴厲打擊,有關部門的態(tài)度也已經非常明確。希望粉絲們能保持基本的理性,別讓“飯圈”成為人人喊打的“煩圈”。
(新華社評論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