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a毛一级a做免费视频_免费AV无码网址_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_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首頁 > 伏羲 > 正文

人祖伏羲與宗廟

人祖伏羲與宗廟

文/李寧民

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們的先民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化,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而在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文明的早期,地處我國西北的天水先民曾創(chuàng)造了不凡的業(yè)績,為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天水,可稱為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  

天水,古代曾稱成紀。位于我國西北部,甘肅東南部,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脊虐l(fā)現(xiàn),這里有距今三萬八千年舊石器時代晚期“武山人”頭骨化石,流經地域內的渭河及其眾多支流兩岸,遍布著新石器時代原始聚落遺址,出土了數(shù)量眾多、文化類型繁多、時間跨度長的文物。境內已調查發(fā)現(xiàn)有距今8300至3000年間原始聚落遺址上百余處。特別是距今7800年-4800年、總面積達275萬平方米的秦安大地灣原始先民聚落遺址,已發(fā)掘出各類文物8000余件,揭示出以大地灣一期文化到常山下層文化3000余年間的文化發(fā)展軌跡,對于我們研究、認識天水在我國古代文化發(fā)展中的貢獻和特殊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據相關史料記載,遠古時期,在這里曾創(chuàng)造輝煌業(yè)績的就是以伏羲為代表的原始部落。他“一畫開天,肇啟文明”,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也開創(chuàng)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因之,后來人們尊稱他為“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之首。

追本溯源,中華民族的本源文化是伏羲文化,也是龍文化。龍是我國最古老的圖騰神祗。在中華先民從蒙昧走向文明的過程中,龍圖騰始終是最鮮亮、最有凝聚力的族徽。而龍最早則源于太昊伏羲氏族部落的蛇圖騰徽號。遠在伏羲氏族時代,隨著部落流動的遷徙,伏羲氏族將文明的火種播灑到四方,促進了原始部族的大聯(lián)盟、大交融。在這個過程中,伏羲氏族在蛇圖騰中融入了其他部族圖騰中的一些符號,最終演變形成了龍圖騰。伏羲氏因之也成為中華龍之祖。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因而,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挖掘、整理、研究、保護好這一文化,使我們先祖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得以傳承。

然而,伏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一股研究運用歷史文化的熱潮正在興起。而伏羲文化又是歷史文化的重要源頭,因而,研究關注伏羲文化的人也越來越多。但就研究的成果而言,我們認為還遠遠不夠。尤其是隨著對一些歷史現(xiàn)象延伸的考證,一些史前文化遺址的考古挖掘和出土的大量文物,如天水大地灣遺址、河南淮陽宛丘古城遺址——平糧臺等原始社會文化遺物以及其它一些省份相繼發(fā)現(xiàn)的遺跡,對我們研究伏羲文化又提供了新的豐實的史料。

天水是羲皇故里。很早以來,天水人民就在天水及其周邊地區(qū)興建了三皇廟、伏羲祠、太昊行宮、太昊宮、伏羲廟,以紀念伏羲對人類文明進步所做出的巨大貢獻。現(xiàn)存的天水市西關伏羲廟,就是目前海內外保存最完整、現(xiàn)存建筑建造時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宗廟建筑群。

研究伏羲文化,要立足于天水,面向廣闊的黃河流域,放眼全國。1992年8月13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天水時,欣然揮豪題詞“羲皇故里”,就是對我們及后人的鼓勵與鞭策。

研究伏羲文化,必須要有科學的態(tài)度,要有寬廣的眼界,要以史為鑒,要運用綜合的方法去研究。要正確看待民俗文化在傳承歷史過程中的作用,不能看不到實物和史料就持否定態(tài)度。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新聞記者范長江先生在1935年12月上旬考察完天水后,在其隨后編著的《中國的西北角》一書中寫道:“最有歷史意味的是‘伏羲城’。我們現(xiàn)在雖然在考古學上還未能具體證明‘伏羲’的時代,和他當時的內容,然而漢族最早的傳說和神話,都在渭水流域,特別是在渭水東源的上游,這都無可懷疑。”細細體味范長江先生的這段話,或許對我們今后研究伏羲文化是有一定的啟示。

要通過研究,基本搞清伏羲氏族文化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提示其精神內涵和對我們今天社會發(fā)展的影響,以弘揚這一優(yōu)秀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始祖精神,這是全體華夏兒女、炎黃子孫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

名號探源

伏羲之名,古代沒有固定寫法。史籍一般稱伏羲為“風”姓,在宋以前,稱為“太皞庖犧氏”,或“太皞伏羲氏”者居多。宋及宋以后,稱為“太昊伏羲氏”者居多。關于伏羲稱謂,有多種解釋。主要以伏羲氏對人類的幾大貢獻而解釋名號的。據考證,其姓名及帝號主要有五層含義:

一是具有開創(chuàng)原始畜牧業(yè)之意。“伏羲”之本意,是反映了原始畜牧業(yè)與原始鋤耕農業(yè)的興起和發(fā)展。二是具有生殖之意,“羲”通“曦”,即光芒四射的太陽之光。以“太昊”作為伏羲的帝號,稱伏羲為“春皇”“人宗爺”“人文初祖”都與生殖化萬物是有關聯(lián)的。三是對伏羲“作歷度,定節(jié)氣”,對人類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所帶來的好處紀念。四是后人對伏羲的贊美。五是關于伏羲帝號稱謂的解釋。伏羲帝號稱為“太皞”或“太昊”,這是后來人們?yōu)榧o念伏羲而給予的尊稱。

人宗祖廟

天水伏羲廟本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坐落在天水市秦州區(qū)伏羲路中段(即伏羲城內)。坐北向南,創(chuàng)建于明成化十九年。

清光緒十一至十三(1885-1887)年重修后,形成了有二十八座、一百二十余間的古建筑,院落長六十丈、寬二十丈零五尺,合占地17000多平方米的規(guī)模。其主要建筑有戲樓、牌坊、宮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碑廊和樂善院、忠義祠等。這些建筑自南迄北依次排列在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層層遞進,四進六院,分院組合,開合相間,高深幽邃,規(guī)整嚴謹。

目前廟區(qū)蒼柏古槐陰翳遮天,殿堂亭樓丹碧掩映。現(xiàn)存建筑保留從明成化十九至二十(1483-1484)年開始創(chuàng)修、又經過明清至今十一次大的修建的遺存。

天水伏羲廟歷久滄桑,最早創(chuàng)建于北宋初年三陽川卦臺山,明代中期卦臺山伏羲廟官方停建后,又在秦州城西關創(chuàng)建了現(xiàn)今的伏羲廟。也有一種說法是,天水伏羲廟的前身是宋、元代創(chuàng)建的三皇廟,明代中期改建成現(xiàn)今的伏羲廟。

    (摘自李寧民《人祖伏羲與宗廟》一書)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