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瑪戈隆特骨瓷把“石庫門”搬上進博會歡迎宴餐桌
11月4日,舉世矚目的中國國際進出口博覽會拉開序幕,世界進入“上海時間”。各國首腦齊聚上海,四葉草內群英薈萃,上海以開放包容、融通共贏的姿態(tài)詮釋城市精神。滬上民營企業(yè)瑪戈隆特骨瓷有限公司承擔了此次大型國宴餐瓷、外事國禮花瓶及茶具的設計與供應任務,助力進博會,為上海制造“打call”。
進博盛宴把“石庫門”搬上歡迎宴會餐桌
時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瑪戈隆特作為改革開放先行者,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引領者的姿態(tài),經過十余月的打磨,為當日歡迎宴會呈現(xiàn)了一套國宴餐具“玉蘭花開·石庫門”,餐瓷冷菜拼盤半球形的尊頂蓋富有特色,前后各有對稱的上海石庫門圖案,周邊飾以浦江兩岸經典建筑托底和上海市花白玉蘭交相擁簇圍繞。
眾所周知,石庫門是上海的舊弄堂,是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尊頂蓋上開著的石庫門代表了中國開放之門,門中央用一朵盛放的玉蘭花歡迎來自全球各地的貴賓。尊頂蓋前后對稱的門則是寓意中國的開放沒有止境,尊頂蓋底部采用浮雕工藝制作的浦江兩岸經典建筑和環(huán)飾纏繞的白玉蘭,彰顯上海多元的國際化氣質,代表了上海的繁榮向上,體現(xiàn)了上?!皠?chuàng)新、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整套餐具造型設計以“圓”為設計思考展開,圓代表的是圓融、圓通、圓滿,尊頂蓋的圓球形提揪上刻有一對和平鴿,表達了中國將永遠維護人類和平的夙愿。
整套“進博盛宴”餐具采用德國進口金膏,結合繁復有序的工藝和浮雕刻花技藝,呈現(xiàn)出遠近層次分明的視覺體驗。
用骨瓷和琺瑯彩詮釋中西文化技藝的交融
瓷器曾經是聯(lián)系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使者”,瑪戈隆特為進博會提供的三套國宴瓷器餐具中,一套“進博盛宴·黃金版”定制,一套“進博盛宴·鉑金版”定制,此兩套餐具圖案設計相同,材質技藝不同。第三套“玉蘭花開·琺瑯彩”國宴餐具則更容易走進平常百姓家。這套國宴餐具用于開幕歡迎宴會之外的宴請,包含首腦們的工作用餐以及中國各界人士接待各國首腦貴賓的宴會餐瓷。
“玉蘭花開·琺瑯彩”國宴餐具采用五層浮雕金制作,工藝難度極高,有很強的立體觸感和視覺效果,玉蘭花四周圍的琺瑯彩勾邊、紋理流暢自然,猶如毛筆輕輕帶過的線條在花瓣上舒展開來。瓷器餐盤上裝飾的一枝枝琺瑯彩玉蘭花,朵朵花兒交相綻放靈動挺拔直立,象征了銳意進取奮發(fā)向上的上海精神,而餐盤上刻有的烏篷船、帆船、沙船、石庫門等靈動裝飾造型,則寓意上海是江南文化、紅色文化、海派文化的承載地。說起點睛之處,則是這套餐具壺類所有的提揪部分采用了“智慧眼”的造型設計。
“新國禮”為中國文化自信添彩
Bring china home,Bring China home!把精美的瓷器帶回家,把精彩的中國帶回家。把上海的文化元素帶回去,就是把上海相應的與中國在世界中的位置相符的文化瑰寶與文化成就帶回去,國禮代表了中國文化的自信。
作為中國幾千年來老祖宗留下來的國粹,瑪戈隆特設計的進博盛宴系列之三“玉蘭花開首腦外事禮品”則是一組瓷器玉蘭花瓶和一組茶具系列,花瓶造型是一支含苞待放的玉蘭花花骨朵,花瓶周圍有盛開的玉蘭花和上海的人文建筑,詮釋了上海黃浦江兩岸的嶄新風貌。國禮“茶具”上鐫刻、挖掘呈現(xiàn)了上海的人文景觀和文物建筑,攬括了上海廣富林、外灘、城隍廟、新天地、朱家角、田子坊等十幾處最能體現(xiàn)上海味道的人文建筑和新型建筑。
據(jù)悉,為了使此次“進博盛宴”餐具更出彩,設計團隊先后探訪數(shù)十處上海歷史人文景點。整套“進博盛宴”系列餐瓷生產制作周期歷時285天,研發(fā)和打樣耗時4個多月,設計師們前期做了十多種設計預案,第17稿時才確定采用“圓”的設計哲學理念:圓融智慧,天圓潤靈。
瑪戈隆特骨瓷創(chuàng)始人趙春陽介紹,這是瑪戈隆特成立18年來承擔的第10次大型國宴餐瓷設計與供應任務。每件精美的餐瓷都需要經過復雜而繁瑣的88道工序,成品率僅只有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