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汪的日子并不好過,科學家們也來“搞事情”。
日前,美國頂級私立研究性大學埃默里大學首次針對6051名確診或疑似冠心病進行心導管檢查的病人,平均年齡為63歲,跟蹤觀察大概4年左右。研究顯示,離婚、分居、喪偶或一直未婚的病人的最終結(jié)果不盡如人意。
專家:這種病可以被婚姻幸福感“治愈”
具體來說,與已婚心臟病患者相比,未婚者總體死亡風險大概會增加24%,而死于心血管疾病或心臟病發(fā)作的風險也提高了52%。
有研究還指出,幸福感對房顫有保護效果。易怒、敵意性格和憤怒可使男性發(fā)生房顫的風險分別升高10%、30%和20%,緊張可使房顫風險升高24%。不良情緒(憤怒、壓力、急躁、焦慮)使房顫發(fā)作風險升高3~6倍,而幸福感有保護效果。
房顫居然可以因為完美婚姻被“治愈”?那么房顫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疾???有哪些癥狀和危害?應該如何預防呢?
房顫是老年人中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發(fā)生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我國30~85歲居民房顫患病率為0.77%,其中8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30%以上。有些房顫患者會感到心跳加速、心跳紊亂、疲勞、頭暈眼花、胸部不適、胸悶氣短等癥狀,也有很多人沒有任何癥狀。
我國房顫管理與卒中預防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公眾認知率非常低。來自上海地區(qū)的一項調(diào)研結(jié)果顯示:94%的受訪人群存在不知曉,未用藥或拒絕用藥的問題。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的黃德嘉教授說:“我國公眾對房顫的知曉率和篩查率都遠遠低于全球發(fā)達國家水平,這方面可以借鑒國際先進經(jīng)驗。”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