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方言溯源三則
□ 張廣成
一 菢 抱
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十八引服虔《通俗文》曰:“雞伏卵,北燕謂之菢。”揚(yáng)雄《方言·第八》:“北燕朝鮮洌水間,謂伏雞曰抱。”《集韻》:“菢,鳥伏卵也。”《唐韻》:“菢,薄報切,音暴。”又《正韻》:“抱,與袌、菢同。”
唐·韓愈詩:“鶴翎不天生,變化在啄菢。”(《韓愈集》卷2《薦士》)直意:禽鳥不是天生的,是母禽伏卵(菢),經(jīng)啄破卵殼“破殼而出”,雛鳥遂生。清·楊屾《豳風(fēng)廣義》一書專列“菢雞雛法”章節(jié),對雞伏卵皆曰“菢”,其例不再繁舉。
于上可證,抱、菢、袌三字古人均讀若“報”(音bao),其義項(xiàng)皆指禽、鳥孵育繁衍。
今天水方言中,亦把禽、鳥育雛不單言作“孵”(音fu),而言作“報”(音bao),如:雞孵蛋育雛(小雞),稱作“‘報’雞娃。”鳥類孵蛋育雛(小鳥),稱作“‘報’雀(音巧qiao)兒子。”等等。方言正含古字之形、音、義,其正字當(dāng)可隸定為:抱、菢、袌。
二 癆
“癆”字義項(xiàng),即指某種病癥,如常說的“五癆七傷”。唐·段成式《異疾志》曾載有:“嘗有一尼寓宿,病癆。”此義項(xiàng)沿用至今,往往指的是結(jié)核病。
不過“癆”字還有另一義項(xiàng),于今似乎已不常運(yùn)用了。《說文》:“朝鮮謂藥毒曰癆。”揚(yáng)雄《方言·第三》:“凡飲藥敷藥而毒,北燕、朝鮮之間謂之癆。”此意,指藥物性味很重很濃很猛,喝服后令人十分難受的感覺,則曰“癆”。這與前指病癥的含意是絕然不同的,且音讀也有差異:《集韻》:“癆,郎到切,勞去聲。”若“澇”、“鬧”聲,用拼音標(biāo)音,當(dāng)讀lào或naó。也與現(xiàn)代之病癥之“癆”讀音láo,也是有聲調(diào)之別的。
今天水方言中,以藥毒牲靈,俗曰“鬧”,如:藥毒狐貍,俗呼“‘鬧’狐貍。”毒滅老鼠,俗呼“‘鬧’老鼠。”把毒藥稱作“鬧”藥,繼而引申,稱食飲物后,胃里產(chǎn)生極為難受作嘔之感覺,也俗謂“‘鬧’人得很。”如此等等。此語項(xiàng)中之“鬧”,顯然與“癆”(láo)的古讀一樣,其義項(xiàng)沿用完全相同。故天水方言中,在此語境范疇內(nèi)所謂之“鬧”,其本字當(dāng)為“癆”。
三 澆(澆)
《說文》:“澆,也,一曰薄也。”《廣雅·釋詁》:“澆,漬也。”故段注曰:“沃為澆之大,澆為沃之細(xì)。澆之則薄。故其引申之義為薄。”澆字引申為釋薄之義項(xiàng),在古籍中多以此為訓(xùn)釋。例如:①《淮南子》:“施及周室之衰,澆薄散樸,雜道以僞。”(卷2《俶真訓(xùn)》)“澆天下之之行,析天下之樸。”“自萌俗澆弛,法令滋彰。”(卷11《齊俗訓(xùn)》);②王融《策秀才文》:“自氓俗澆馳。”(《文選》卷36)。
上例中“澆薄散樸”、“澆天下之之行”、“氓俗澆馳”者,均有淳厚之俗被浸漬敗壞、世風(fēng)殆至日下不堪之謂。再如,①劉孝標(biāo)《廣絕交論》:“馳騖之俗,澆薄之論。”(《文選》卷55),意似乖謬悖俗之淺薄不經(jīng)之論盛行。②晉·陸機(jī)《招隱詩》:“安事澆淳樸”句,“澆淳樸”者,使厚淳變輕薄也,詩人宣稱,絕不與污穢淳樸、澆薄世風(fēng)的奸宄逐利之人和事相混跡而為伍。
以上文中,“澆”字有使動之詞性,即:使“淳厚”變而為“薄”曰“澆”,且又指事物“淳厚”缺失、與薄連用組詞曰“澆薄”。
關(guān)于“澆”的讀音,《集韻》、《韻會》、《正韻》諸書均作“堅(jiān)繞切,并音驍。”據(jù)此,其字則有兩音讀:一讀音“堅(jiān)繞切”,可音讀“交”即jiao;另“并音驍”,則其另一音讀可音“消”,即xiao。
今天水方言中,把物件不結(jié)實(shí)稱作“消”,例如“這布‘消’得很。”把人身體不壯實(shí)也呼作“消”,例如“這人‘消嚓’(讀音:xiao ca)得很。”把飯菜數(shù)量少,也指曰“消”,例如“這家的席真?zhèn)€‘消’得很。”等等。方言此語,向來有其音而無確定之字,往往用音同之字代之。
上述“澆”字古語義項(xiàng)有“薄”之義,天水方言正沿用此而更為引申此義,且并音有“消”(xiǎo)之讀音,恰是“澆”字古讀的又一讀音。音、義吻合,則方言此字得是“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