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雕刻出年滋味
↑每到臘月,趙忠老人都要擦拭自家窗下的磚雕作品。
□記者 陳義宏
“我多大了?九九八十一了,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那一年出生的,屬牛,生日也很有意義,7月1日。”
臘月初十,踩著紛紛揚揚飄落的雪花,記者來到武山縣樺林鎮(zhèn)趙坪村磚雕藝人趙忠老人的家,見面一問年齡,老人便爽朗地如此說道。如果不是親耳所聞,怎么也不會相信這位耳不背、眼不花、身板硬朗、記憶力清晰的老人已年過八十。
“哪一年開始學磚雕的?1958年,我當時21歲,是跟著鄰村一個師傅學的。剛開始只是覺得好玩,后來我在蘭州待了三年,沒事干的時候經(jīng)常去白塔山玩耍,看到白塔山那些精美的磚雕,我才下決心好好學習這門手藝。”趙忠老人一邊領記者參觀大門、院落中的磚雕作品,一邊介紹說,傳統(tǒng)的磚雕成品主要用來裝飾寺、廟、觀、庵及民居中的深宅大院,一般用于天井、山墻、影壁、臺階、屋脊等處,磚雕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藝術的手法,既保留了磚質所呈現(xiàn)的樸素和簡約,又生動傳神,很有藝術感染力。
↑趙坪村600多戶村民,約一半人家有趙忠老人的磚雕作品。
剛開始時,趙忠只是刻些簡潔的圖案,如福、祿、壽等,隨著手藝越來越熟練,花鳥魚蟲、棋琴書畫,什么題材都涉及,而且大多選用吉祥寓意,比如以牡丹、白頭翁寓意富貴白頭,以月季、荷花、牡丹、玉蘭花寓意富貴平安,以梅花、喜鵲寓意喜上眉梢,以松樹、仙鶴寓意松鶴延年等。幾十年以來,方圓百十里的寺廟、道觀都有他的磚雕作品,其中貴清山他前后去過三次,百子宮就留有他的磚雕作品。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村民們修建新房時,大多會用他的磚雕,那是他最忙的一段時間??墒墙鼛啄辏蠹业挠^念又變了,大多蓋起了樓房,用磚雕的人也就越來越少。
聽完老人的介紹,隨同記者采訪的樺林鎮(zhèn)文化站站長鮮生華說,其實樺林鎮(zhèn)磚雕藝術源遠流長,在樺林鎮(zhèn)天局村范家坪漢墓群出土的畫像磚、畫像石古樸莊重、素雅優(yōu)美,雕飾著歷史故事、生活場景或動物、花卉,取意奇巧,構圖完美,是那一時期磚雕藝術的精品,也是當時社會經(jīng)濟、文化、風俗習慣的集中反映。如今磚雕也是樺林鎮(zhèn)很有特色的民間藝術,是民間宅院建筑不可或缺的構件,常裝飾在門樓、門罩、屋檐、花窗墻、照墻等建筑物的壁面上。樺林磚雕精選燒好的青磚,用刻刀制成各種圖案,一個圖案往往把十幾塊甚至幾十塊青磚拼接在一起,有花卉清供、神獸人物、文字書法、動物圖案等,有著濃郁的地域風格。
“趙坪村有600多戶人家,大約有一半農戶家中都有趙忠老人的磚雕,也算是樺林鎮(zhèn)的一大特色,尤其是過春節(jié)時,通紅的對聯(lián)、鮮艷的燈籠和古樸的磚雕搭配在一起,別有一番風味。只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愿意學這門手藝,已經(jīng)有失傳的可能。”鮮生華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