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猴年的臘月十三日,久旱的天水城迎來又一聲薄雪,具有500多年歷史的天水伏羲廟在雪中顯得更加莊嚴神圣。
天水近年來久旱少雨,一點雪便覺得十分珍貴。伏羲廟自古為國家祭祖圣地,從明代成化19年開始,這里由朝廷頒布祭文,由天水地方官員代表朝廷祭祀中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圣地。1988年開始龍年開始,每年6月22日,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天水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公祭活動,已經由天水延伸到臺灣,成為海峽兩岸同日共祭始祖的盛事。天水市每年到了這一天,一場有數萬人甚至超過10萬人參與的盛大祭祀活動,猶如人們過春節(jié)一樣隆重。這一天,萬人空巷,伏羲廟前后的街道上秧歌和民俗活動展演轟轟烈烈,祭祀廣場上龍旗飄飄,國家領導與萬民同祭。千萬里游人,千萬里情思,人們帶著海內外的赤子情深和祭祖祈愿的心愿,來到天水伏羲廟,只為一睹明代伏羲圣容,把久遠的心理話,放在龍祖圣廟的樹根下。每當祭祖的人群,收起那顆些許荒蕪心緒,踏進“羲皇故里”的大地,一個屬于的民族的盛大節(jié)日便開始了。公祭祀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這一天,是屬于天水的節(jié)日、也是屬于中國的節(jié)日、更是屬于世界華人的節(jié)日。因此,有人還把天水稱為世界華人祭祖圣地。
一場時斷時續(xù)的飛雪飄過,猶如兩位將軍一樣守在伏羲廟內大門旁的千年唐槐枯枝吐出綠芽,按照64卦方位栽植的古柏更顯得蒼勁挺拔,經過百年風雨,古柏目前只剩下28棵像鎮(zhèn)守華夏大地的守將一樣矗立,有人突發(fā)奇想,認為這里的古柏也充滿了奇術,這不正是應了天上28星宿嗎?其實,天水伏羲廟最神奇的古柏是先天殿前的一株“倒八字型”古柏,有人稱它為八卦寶傘柏。此柏出土后分為兩枝,一枝向西北延伸,生命旺盛,猶如一把雨傘一樣伸向先天殿,恰好在伏羲圣像頭上、大殿上形成遮風擋雨的大傘;一枝沖向東南,已經成為枯枝,猶如巨龍一樣騰空飛翔。我們常常以地面上人的眼光為參照,覺得它是一個“倒八字型”,同一棵樹,一活一死、一枯一榮,不但是詮釋八卦的活教材,而且是紀念伏羲爺爺始創(chuàng)先天八卦的圣潔之樹。其實,從神的角度在天空俯視這樹神奇的古柏,正好是一個完整的“正八字型”。伏羲神威,八卦深遠,只是我們理解的角度不同,也不足以分析古柏所蘊含的哲理,于是便有了“倒八字型”之說,無論如何,同根同樹的八卦柏比肩而立,兩倆相望,枕云望月,走過了無數的年華,展露了多少始祖文明輝煌,我們只能從不同的角度,抒發(fā)自己的一點點感嘆。
飛雪飄過,鳥兒不時鳴叫,悠悠伏羲廟,全球華人情。我們祈盼圣廟落雪更多些,更大些,讓久旱的天水解渴,讓我們浮躁的心情平靜,讓我們的夢想隨著虔誠香火點燃中華民族的富強夢。
森森古柏,映綠神州一片春風;皚皚白雪,輝映古今龍城風流。莫道落雪圣廟銷魂,只因風花雪月無限,飄落的雪花或為一句句詩、一聲聲歌,一曲曲笛,回響在圣廟上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