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哥哥發(fā)微信說奶奶不小心從院子陽臺上摔了一跤,左手臂骨折了。我急忙給家里打電話了解情況。聽四叔家的大兒子說,那天傍晚正好趕上下雨,奶奶為了搶收曬在陽臺上的干豆角、茄子不小心摔了一跤。醫(yī)院初步診斷結(jié)果為骨折,需要手術(shù)?,F(xiàn)在姑姑在縣骨科醫(yī)院陪著奶奶,等待擇日做手術(shù)。他還補充道:可能因為雨天路滑,也可能因為光線不太好,沒看清臺階踩空了,畢竟上了八十歲了,腿腳是越來越不方便了。我詢問關(guān)于奶奶動手術(shù)的一些具體情況,他連忙說:“你也不用太操心了,家里面有這么多人在,有啥事會及時通知你的。”霎那間,不知從哪兒涌出的淚水浸濕了眼角,我強忍著不使眼淚留下來,但是深感慚愧、揪著的心痛楚不已。要是在家工作多好,這樣就可以第一時間看望自己的親人;要是離家近一點兒多好,這樣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回到自己的親人身旁;要是放假能回家多好,這樣就可以多陪陪自己最親最愛的人。
人總是在最脆弱、最無奈、最難以釋懷時回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和美好回憶。說起河南的小吃,眾口皆碑的當(dāng)屬大碗燴面。但要問你最喜歡媽媽做的哪道菜?我毫不猶豫地回答:當(dāng)然是手搟面了?。▏栏褚饬x上說手搟面并不能算做一道菜)如果要問媽媽做的手搟面是最好吃的嗎?我會悄悄地告訴你:不是,奶奶做的才是最好吃的??赡苁切r候媽媽常年在外地打工,在家的時間不多,做飯的機會當(dāng)然就少之又少了??梢赃@樣說,在上大學(xué)之前,我的一日三餐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奶奶家度過的。我和哥哥成為奶奶經(jīng)常要照顧的對象,以前有爺爺在的時候,奶奶做飯都依著爺爺?shù)目谖秲鹤?,后來爺爺不在了,我們哥倆的飲食喜好成為奶奶著重考慮的因素。
我們縣城屬于三?。ê幽稀⒑颖?、山西)交界之處,名副其實的屬于北方,飲食當(dāng)然以面食為主,撈面也成為這座擁有百余萬人的縣城家家戶戶幾乎每天必吃的特色面食。撈面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純手工制作的,一般稱為手搟面;另一種是人工和面,機器壓面。這兩種做法每家每戶也經(jīng)常做,不同的是家里面吃飯人數(shù)少而且時間充裕的話通常做手搟面,相反人數(shù)多且時間緊就做機器面。尤其是農(nóng)忙時有的人家就直接到附件的加工廠換面條或買面條,只不過后來家家戶戶有了小而巧的袖珍式壓面機,慢慢地老之又老的加工廠最后還是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即使現(xiàn)在家家有了壓面機,但是大部分人還是喜歡吃人工做的手搟面。這是為什么呢?同樣的面和出來,只是最后形成面條的方式不同,但從鍋里撈出來含在嘴里嚼的那個味道可謂天壤之別,就是這么神奇。
那時候經(jīng)常好奇地看奶奶加面、加水、和面、揉面、搟面……直到現(xiàn)在,我都認為只有像奶奶這樣的老一輩人才能和出最好的面??此萍用婕铀@樣簡單的動作,要是沒有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功夫還就真不和不出那面的勁道來。和面最好的器皿就是塘瓷大盆了。這種看似古老的器皿卻是其他代替不了的,因為它敦實而耐用,和面時可以毫無顧忌地用力。和面前,首先要考慮的人數(shù),面和多了剩下了,面和少了不夠吃;其次要考慮人的口味,是喜歡面硬一點兒還是軟一點兒更好。和面,既是一道力氣活又是一道巧活,一般人要不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其中的訣竅是學(xué)不來的。面和好之后,一般人家習(xí)慣性的要用濕布自蓋上一段時間再拿出來切面,俗稱的醒面。做面的人都知道,醒面的時間也有講究。時間長了直接成發(fā)面了,做出來的面條當(dāng)然就是松松軟軟的,嚼起來一點兒勁道都沒有;時間短了跟“死面”無異,做出來的面沒有那股小麥香的“面味”。具體時間不能一概而論,當(dāng)視具體情況而定。醒面完成之后,接下來就是最關(guān)鍵的搟面了。奶奶今年年過八旬了,但是為了使我們這些長年在外奔波的兒子兒孫們能吃上一頓可口的手搟面,做起來一點都不含糊,即使她自己也明顯感覺到有點兒力不從心了。
世上的美食千萬種,唯一讓人不能割舍和忘記的,還是家的味道,骨肉親情的味道。奶奶的手搟面不在于面的味道有多么地好,而在于其中柔和了兒時的陪伴和回憶,柔和了奶奶一輩子對這個大家族嘔心瀝血的養(yǎng)育和培養(yǎng),柔和了所有兒子兒孫們對奶奶以致家族所有人說不清、道不明、剪不斷的血脈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