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19天,高考就要來了!作為考生的你,有沒有出現焦慮煩躁、考前恐懼等狀況?南山區(qū)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主任劉道溶指出,考前20天開始,越是臨近考試,心態(tài)的影響力越大;良好的心態(tài)不僅能幫助有效備考,更能幫助考生在考試中穩(wěn)定發(fā)揮。剩下的19天,如何調整心理,迎戰(zhàn)高考?南方日報記者采訪高三名師、高考“過來人”以及資深心理專家為考生支招。
高中名師 多看過往錯題 少做高難度新題
記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學校的高三復習進入適應性訓練、查缺補漏階段?!斑@個階段很多學生會焦慮、煩躁,總覺得考試馬上就要來了,自己卻還沒復習好,很不踏實。有的學生甚至會熬夜復習?!鄙钲谥袑W物理競賽金牌教練、資深高中教師姚學林說。
姚學林建議,這時復習一定要“多看少做”?!翱忌緛砭驮诮箲]狀態(tài),如果重新做題,發(fā)現問題后會把它放大,認為自己很多問題都沒弄明白??梢园亚懊娴谝?、第二輪考試試卷整理出來看,原來不會做的、做錯的題,現在弄明白了,這能慢慢積累信心,同時減少焦慮?!币W林強調,即使重新做題,也最好做老師推薦的,那會更有針對性。此外,老師推薦題目會有意識地降低難度,讓考生獲取自信。
姚學林還建議,焦慮時要嘗試找適合自己的方式減壓,比如跑步、散步等。他強調,家長、學校和社會這時都不要過分關注考生,而是盡量與平常保持一致,“比如有的學校平常不跑步,到了高考前帶著學生集體跑步,有的家長平常不怎么關注孩子學習,這時卻過分關心,這些都會無形中給考生營造比較緊張的氛圍,增加他們的心理壓力?!?/p>
高分考生 多找朋友交流 少和同學比成績
也有人表示,緩解壓力及緊張情緒主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處理。深圳2011年高考文科第一名陳霜陽就表示,壓力太大時要跟父母、老師、朋友多交流,不要一個人憋在心里面。實在不行,也可以適當請假休息一下,“我覺得偶爾請假也不會影響到學習,更重要的是把狀態(tài)調整好了后,什么都會好起來的。千萬不要焦慮,一焦慮就什么都干不了”。
2011年高考廣東省理科第一名錢鵬宇則表示,一些學生壓力大來自跟其他同學比成績,他建議盡量淡化同學間的比較,主要提高自己的絕對實力而不是相對實力,“再說,進步也不完全體現在分數上。如果哪個知識點上回錯了,這次沒錯,也是進步?!?/p>
2013年廣東省理科第一名向東來稱,高考前19天,他和往常一樣度過:在學校復習,晚上回家洗澡看會兒電視,11點準時睡覺,中午也會抽時間拉他喜愛的小提琴。在他看來,高考前的生活作息保持跟往常一樣很重要。作為高考“過來人”,他建議考生們:重視高考有必要,但不要過多地想結果,“把它當成一個成長的階段,平靜地面對,然后去享受它,通過面對高考這個挑戰(zhàn),看到自己的成長、成熟”。
■專家建議
老師家長要懂引導學生情緒管理
“考生由于長期備考,導致身心疲勞、壓力增加,容易出現焦慮煩躁、考前恐懼等問題?!眲⒌廊苷f,臨考前,不同類型的考生出現的心理問題不同,比如一些基礎好、成績優(yōu)秀、自我要求特別高的考生,心理壓力會特別大,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期望值高,不允許自己出現錯誤或失誤;基礎不是特別好的考生,容易缺乏信心,對考試恐懼,懊惱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學習;在平時考試中成績波動比較大的考生,可能會比較情緒化、敏感,遇到挫折容易感到灰心和挫敗。
劉道溶建議,對于上述第一類情況的考生,可以告訴他們:“適度緊張是好事,會刺激大腦興奮,如果看著物理又擔心化學,總是受干擾,說明你緊張過度了。要知道你的成績現在是前五名,20天以后也不會有太大波動,要放松心情?!彼龔娬{,對于自我要求高的考生,要引導他們學會接納自己,讓他們認識到不可能所有的題目都會做,一時間出現“腦袋短路”的情況也正常,要學會放棄。另外,要引導他思考自己制定的目標是否合理,“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學業(yè)水平到了什么程度,要知道你在本校是最優(yōu)秀的,但放眼全省就不一定了”。
對于那種基礎不好的考生,劉道溶建議,可以引導他們明白,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即使上了普通本科或者職業(yè)院校,一樣可以抓住未來。在未來的道路上,重要的是學習有用的技能、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等等。她同時提醒考生,“要預測到有一些題目很難,如果一開始就遇到難題,不要被嚇倒,能解多少解多少。對簡單的題也不要大意?!?/p>
對于平時成績波動大、容易情緒化的考生,劉道溶建議這樣為他們減壓:“模擬考試成績不穩(wěn)定有運氣因素,我們要注意調節(jié)自身,從積極面思考,至少這次我學會了,說不定高考就考到了呢?!?/p>
劉道溶還特別提醒考生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情緒管理,不要過度關注孩子的復習和考試、不要改變日常生活習慣,把自己的焦慮傳染給孩子。她建議剩下的19天,家長最好別在孩子面前嘮叨,不要渲染考試的艱難和考試的后果,盡量為孩子營造輕松、自然的家庭氛圍。
編輯:汪芳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