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華人書畫網作為一家專業(yè)的文化傳播平臺,自創(chuàng)建以來,不斷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挖掘和推廣了一大批的藝術人才,引起了藝術界的廣泛關注和書畫家的一致好評。隨著網絡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我們將繼續(xù)為書畫藝術家、收藏家及廣大的書畫愛好者建好這個交流平臺。為此,中國華人書畫網將隆重推出“藝術家風采”專欄,我們將以不同的形式充分展示藝術家風格上的多樣性,充分展示當今中國書畫藝術的新亮點和新趨勢。
書
畫
之
美
【絢麗甘肅·多彩隴原】書畫名家百人微展·第92期畫家郜繼鳳
<blockquote>納天地逸膽清氣 繪水墨藝術人生
——記隴中畫壇新秀郜繼鳳先生
郜繼鳳,男,1979年出生于中國“書畫藝術之鄉(xiāng)”——甘肅省通渭縣。2001年畢業(yè)于隴東學院美術系,后取得美術專業(yè)本科學歷。現(xiàn)為甘肅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定西市書畫院畫師。業(yè)余致力于中國花鳥畫和農民畫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主張創(chuàng)作“博采物象、深挖傳統(tǒng),慎用水墨、回歸自然”,作品表現(xiàn)手法獨特,藝術內涵深厚,受到諸多來通渭采風交流的書畫名家、書畫經紀人的青睞和贊譽,被著名花鳥畫家劉繼紅先生譽為隴中畫壇的“新秀”。
2004年,作品入選甘肅省2004特色文化大省宣傳周暨首屆通渭農民書畫藝術節(jié)作品展;2005年,作品獲絲綢之路﹒首屆甘肅省書畫作品大賽美術成人組紀念獎;2009年,作品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農民畫家畫農民作品展”;2010年,作品入展定西市書畫院書畫師作品展;2010年,作品入選首屆“和諧中國”全國書畫大賽作品展;2011年,作品入選“潮人杯”全國書畫大賽;2012年,作品入選甘肅省美術家協(xié)會走進通渭——通渭書畫采風基地寫生作品展。2013年,作品入展渭水源﹒李氏故里書畫展;同年,作品入展中書協(xié)慶陽培訓基地書畫展。同時,作品在《中國現(xiàn)代美術》、《西部藝術》、《甘肅日報》等報刊和“中國美術家網”、“書畫藝術網”、“中國華人書畫網”等網站發(fā)表,并被韓、日、臺和新加坡等國外友人收藏。
郜繼鳳出生在農村,家里房前屋后栽植的各種牡丹、芍藥和蘭草等花卉,他自幼看讀深刻,頗為喜歡。同時,鄉(xiāng)人崇書尚畫的淳樸民風使他內穎外發(fā),從小與國畫結下了不解之緣,將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寄托于硯池水墨之間。學畫之始,曾蒙受著名當?shù)禺嫾覐埵刂?、梁俊川等老先生把手指點,盡管生活條件艱苦,但堅持習畫不輟。后來在戴春森、陳進榮等先生的耳提面命和悉心指導下,專心學習國畫技藝,美術技藝和功底日趨漸進。不僅如此,這些老師所尊崇的唯真、唯善、唯美的藝術理念,也對郜繼鳳的藝術性格的形成產生了莫大影響。他常說:為人之道與為畫之道一樣,要以“真”為根本,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不僅僅是藝術領域內的行家,更應該是生活層面上的完人。
郜繼鳳很重視自身的知識儲備,在潛心研習著名花鳥畫大師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朱宣咸、關山月等歷代大家作品的基礎上,又經常涉足田園,廣泛寫生,從生活實際汲取精華。集百家之長,鑄一己筆法。其作品揮灑有度,質樸自然,超然脫俗之氣,顯而易見,個性特征十分鮮明。同時,他深知文學修養(yǎng)對一個美術藝人的重要作用,因此始終堅持研讀古典詩文、藝術論著和古人的題畫文字,以增強底蘊,拓寬思維。其花鳥畫之造境,是生活實際與哲學思索相碰撞的產物,在給人美的享受的同時,還可以誘發(fā)聯(lián)想和深思,透視出鮮活的生活氣息和時代精神。
郜繼鳳筆下的花鳥畫,尤以牡丹、菊花和梅花見長。其牡丹水墨淋漓,厚重大方,花繁枝茂,濃淡、仰俯、枝干穿插之變渾然一體,富貴、金石、王者之氣貫穿其中。蒼勁中不失雍容華貴,突顯出“威而不猛,媚而不妖”的富貴氣質和花中之王的綽約神韻。其菊花風姿百態(tài),韻味各異,不管在晚秋下,還是在夕陽中,都傲然挺立、不畏霜雪,沖和恬淡、安詳寧靜,顯示了作者獨到的匠心和濃郁的情趣。其梅花蒼勁雄渾,巧拙兼施,一改傳統(tǒng)寫梅清高孤傲、苦寒寥落的意蘊,代之以氣韻葳蕤、生機盎然的新意境,用筆疏密有度、剛柔相繼、干濕互參、濃淡相宜,描繪出梅花鐵臂橫斜、清氣洋溢的魂魄。
郜繼鳳的花卉草木、野禽蟲魚,既體現(xiàn)出審美情趣,又充盈著勃勃生機。他的“梅、蘭、竹、菊”或“春牡、夏蓮、秋菊、冬梅”等四條屏,常常在突出描繪“花卉”這一主題的同時,又嵌入蝴蝶、小鳥、游魚或雛雞等,使畫面充滿靈動的氣息,意境天然,妙趣橫生,深得人們喜愛。他的斗方或小品畫,更是精細別致,尺素之內,婀娜多姿的夏日荷花、瀟灑飄逸的深谷幽蘭、莖蔓纏繞的架上葡萄、振翮舞動的枝頭小鳥、追逐嬉戲的清水蝦魚……使人覺得畫家置身于百卉群禽之間,親昵地與花鳥對話,水墨之情和生活之感不言而喻,一目了然。
花鳥畫之外,郜繼鳳還擅長人物畫,以農民畫為其代表。由于他自幼生長在農村,植根于隴中傳統(tǒng)農耕文化,對農民產生了極深的感情,關注鄉(xiāng)土、描繪農人,成了他繪畫生活的重要內容。他筆下的隴中農民,憨態(tài)豐滿、和藹可親,不論是勞作場面還是休憩閑聊,都惟妙惟肖、淋漓盡致。精微地描繪出了每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傳遞著作者的主觀感受和繪畫功力。特別是對老人面部的刻畫,更是用筆精到準確,濃淡枯濕,意在筆先,神韻天成,直觀再現(xiàn)了新時期農村老人質樸、慈祥、自然、樂觀的特點,透視出了他們在遠離喧囂和浮躁的農村永葆純潔善良的美好心靈,既讓人嘆為觀止,又讓人肅然起敬。
有哲人說過:“誰能聽得到大自然的聲音,誰就能獲得整理。”美術創(chuàng)作也一樣,為了拓寬視野,撲捉更多更美的生活場景,郜繼鳳常常背負畫架,遠行他鄉(xiāng)進行寫生。在藝術實踐中,他踽踽獨行,默然耕耘,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不斷獲得新知,超越自我。多年來,寫生所積累的底稿摞了幾摞,他的作品中的好多內容,其實就是寫生所得。同時,他在畫法上不斷創(chuàng)新,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追尋對筆墨的分解和重新組合,特別在人物畫方面,注重使用水墨漬染,使畫面顯現(xiàn)出多層次的透明薄罩,形成率直而又鮮明的獨特效果,繪畫語言別開生面。
櫛風沐雨、藝??嗪?。郜繼鳳帶著童年那永不泯滅的畫家夢,全身心地擁抱生活,把希望寄托于不懈的努力、追求、探索和創(chuàng)新中,為自己鋪就了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
(通渭縣委辦公室 黨旭濤撰)
</blockquote> <blockquote>印象通渭
新水墨畫創(chuàng)始人王奇寅點評作品
和西北師大文化教授在工作室
</blockquote> <blockquote>為什么要加入藝術家風采?
“藝術家風采”專欄是中國華人書畫網獨家策劃的全國當代書畫作品交流、品讀、鑒賞活動的一個小專題,此次活動面向全國乃至世界,采取書畫家自愿參與的互動方式,進一步挖掘書畫家在“互聯(lián)網+”新形勢下的新需求,借助中國華人書畫網網站和微信公眾信息等平臺資源優(yōu)勢,具體是通過“中國華人書畫網+藝術品”思路逐步落實,實現(xiàn)更大程度的“跨界”推廣。本活動作為一個長期、持續(xù)挖掘書畫家的專題活動,以書畫家發(fā)過來資料的先后順序為基礎進行編號并一一推介。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