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a毛一级a做免费视频_免费AV无码网址_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_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首頁 > 首頁 > 情感 > 正文

23條關(guān)于強奸的迷思

23條關(guān)于強奸的迷思

23條關(guān)于強奸的迷思

8月11日,中國傳媒大學女生失蹤后遇害的報道引發(fā)諸多關(guān)注。據(jù)北京市公安局通報,同為中國傳媒大學學生的嫌疑人李某某已被警方抓獲,對強奸未遂將其殺害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針對這一事件,仍有輿論認為女學生輕信他人,不懂自我保護。

然而,強調(diào)女性出門要注意安全以免被強奸言論的潛臺詞,其實是暗示女性要安分守己以求自保,將暴力發(fā)生的原因歸咎于受害人。每個人都有自由外出而享受安全環(huán)境的權(quán)利,教育人不要去性侵、有效懲治罪犯、改變譴責受害者的強奸文化,才能真正讓強奸不再發(fā)生。

強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對許多人來說是個難以啟齒的話題。對性暴力的認識不足和缺乏討論,使得人們對它充滿迷思和誤解。

什么是強奸迷思?

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強奸受害者是所有被傷害者中最不被信任的一種。強奸迷思,是指對強奸、強奸受害者和施暴者的偏見、刻板印象和錯誤看法。這些看法部分形成了一些廣泛存在的、基于文化的觀念,包括責備強奸受害者、為施暴者的行為開脫,以及模糊強奸與自愿性行為之間的界限。

這些迷思企圖用先入為主的觀念解釋強奸和虐待事件,并往往伴隨著媒體對于性暴力事件缺乏認識的、不平衡的報道。事實上,強奸迷思是如此之泛濫,以致于連受害者自己也相信了這些錯誤觀念,并因此感到自責或愧疚:“我不該在晚上10點上街”,“我不應(yīng)該喝酒”等等。

強奸迷思現(xiàn)在仍然存在的,但它們是絕對錯誤的——在強奸、性虐待和猥褻兒童事件中,唯一犯錯的人,就是那個施暴者。

什么是強奸文化?

強奸文化讓我們將強奸暴行的責任從施暴者轉(zhuǎn)向受害者。未成年女孩被認為能夠覺察到她們會勾起成年男人不可抑制的性欲;警察否定受害者的感受,將某些類型的強奸定義為自愿性行為;婦女被詢問其過去的性史及飲酒史,這些信息被認為可用于判斷她自愿與否……這些都是強奸文化。

什么是譴責受害者?

譴責受害者是指認為是受害者的行為誘使了強奸犯。照此邏輯,難道我們要告誡婦女,要她們不要與男人同居、不要和男人戀愛,更不應(yīng)該相信男人?這些分離主義的主張顯然不現(xiàn)實。

為什么消除強奸迷思非常重要?

強奸迷思允許我們的文化為將普遍發(fā)生的強奸合理化。對強奸迷思的接受度越高,將強奸歸咎于受害者的傾向就越強。

迷思1:“強奸是一種由性沖動引發(fā)的性行為,它是一種激情犯罪。

這一迷思將強奸浪漫化并為其找借口。強奸并非出自不可控制的欲望,它也遠不只是一次不情愿的性。強奸是種意在征服他人的暴力行為。許多強奸犯帶有武器,暴力威脅甚至殺死受害者。高達90%的強奸案是有預(yù)謀、有計劃的,與受害者當天穿什么無關(guān)。權(quán)力欲、好斗、羞辱、控制欲和憤怒都是施暴者的主要動機。強奸的滿足感來自于從中感受到的權(quán)力和控制感,以及對憤怒的宣泄。但這種滿足感只是暫時的,因此強奸犯還會尋找下一個受害者。

迷思2:“她穿成那樣就是想要被強奸。”

強奸犯會找看上去容易被攻擊的人下手,而不是特定穿著風格的女性。認為穿著性感的女性都“渴望性交”或“活該被強奸”,這是赤裸裸的譴責受害者。吸引眼球的穿著不是強奸的邀請,也不必然意味著她想要性。你不可能根據(jù)女性的穿著就判定她想要什么,不管是性還是其它。而無論穿比基尼還是蒙住全身的長袍,婦女都有可能遭到強奸。不管穿什么,都沒有人“活該”被強奸,也沒有人“想要”被強奸。這一迷思再次說明了在我們的社會中,強奸暴行有多大程度地被性化了。受害者不論穿什么,都不對強奸的發(fā)生負有責任,畢竟,如果強奸犯不施暴的話,強奸就不會發(fā)生。

迷思3:“女人喝酒和吸毒就是希望被強奸?!?/b>

喝酒不代表同意,女人與男人一樣都有喝酒的權(quán)利,易于被侵犯亦不代表愿意被侵犯。如果一個婦女因醉酒、吸毒或昏迷而沒有表示同意,那么這就是強奸。強奸只是強奸犯的錯。酒精也能被強奸犯用作控制婦女和使其無法求救的武器。作為其強奸計劃的一部分,強奸犯會鼓勵受害者多喝酒,或者把目標放在一個已經(jīng)醉酒的人身上。喝酒本身并不招致強奸,它只是強奸犯眾多武器中的一個。

迷思4:“男人天生就想要性,別怪他們,要怪就怪上帝?!?/b>

“男孩要成為男子漢”的觀念是文化鼓勵男孩粗暴和剛愎的經(jīng)典例子,與此同時,文化也要求女孩順從和被動。但這些對性別的陳規(guī)定型必須被打破。并不存在什么男人的“天性”,他們既不是被設(shè)定好程序的機器人,也不是在荒野里狂奔的動物。強奸犯是有理智的人類,被強奸的女人也是。這類迷思暗示男人有著一發(fā)不可收拾的性欲,隨時會被短裙下的一雙美腿點燃。這種譴責受害者的說法只會加強男人天性好色的錯誤觀念。但男人與女人一樣,具備對性的“生理需求”的控制能力。

迷思5:“當女人說‘不’,她其實在說‘要’?!?/b>

不論婦女、孩子還是男人,說“不”不是因為“他們應(yīng)該這樣”,或者“他們其實是想要的”。“不要”不是“想要”討價還價的開場白,它永遠不應(yīng)該被假定有任何潛臺詞,它一點也不難懂:不就是不!

迷思6:“是她先開始調(diào)情的?!?/b>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一個女人給人留下了風騷的印象或者表現(xiàn)出對性有興趣,她就喪失了選擇與誰、在什么時候、發(fā)生何種性行為,以及隨時改變想法的權(quán)利。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婦女對性有興趣,她就不再是一個有判斷力的人,而是一個可以任所有男人魚肉的性對象。決定是否發(fā)生性行為需要雙方的同意。根據(jù)法律的定義,同意是指在無壓迫、欺騙或恐嚇的情況下達成的一致意見。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強奸。

迷思7:“她默許了?!?/b>

并不存在什么“默許”,同意只能被明確地表達。去參加一個派對不是默許;跟一個人進入一個房間不是默許;與一個人裸體相對不是默許;因睡著或者其它原因無法表示拒絕不是默許;同意某種性行為也不是默許其它形式的性行為。如果不是明確確定雙方都想發(fā)生某些特定行為,那么什么都不應(yīng)發(fā)生。

迷思8:“女人渴望被強奸?!?/b>

我們必須說清楚,沒有女人渴望被強奸!幻想中的狂野性愛是雙方都能控制,并在它變得令人不悅時馬上停下來的性,而不是像強奸那樣,受害者無力控制和制止暴力。沒有人會享受被強奸,女人不會、男人不會、孩子也不會。強奸是一種精神摧殘,會對受害者的身心都會造成持續(xù)性創(chuàng)傷。

迷思9:“女人要收斂點,以免‘招惹強奸’。”

“招惹強奸”,說得好像強奸是一件你走到街上引來的東西,而不是一項對你施加的暴行。婦女為了能夠自由表達訴求和自主周游世界斗爭了數(shù)個世紀,她們沒有理由為了避免“招惹強奸”而放棄這些自由。請搞清楚:婦女們不是“引人”強奸,而是被人強奸。

迷思10:“強奸大多發(fā)生在陌生人之間?!?/b>

在大學女生和成年婦女的報案中,有80%-90%的性侵害都來自熟人。強奸犯并沒有統(tǒng)一的特征,但總的來說,大多數(shù)性侵害的幸存者認識施暴者:可能是她們的鄰居、朋友、熟人、同事、教授、同學、丈夫、戀人或前戀人。

迷思11:“大多數(shù)的強奸報案是誣告?!?/b>

這種說法通過復(fù)制“女人愛報復(fù)”的陳腐觀念讓更多受害者噤聲,并詆毀尋求法律幫助的受害者。對一個強奸受害者來說,站出來報警非常不易,因此謊報強奸極為少見。事實上,根據(jù)2013年美國家庭和辦公場所犯罪統(tǒng)計顯示,強奸和其它性犯罪的謊報率約占2%-3%,與其它重罪并無不同。且不提強奸案在處理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人們認為的強奸案謊報率遠高于現(xiàn)實情況,也大大高于其他犯罪。換句話說,人們更愿意相信一個婦女被搶劫而不是被強奸,也給不出合理解釋。更嚴峻的現(xiàn)實是,大概只有五分之一的強奸最終報案。

迷思12:“男人不會被強奸?!?/b>

男人也會被強奸或遭受性侵害,這是事實。不僅同性戀男人,任何性向的男性都可能遭到強奸。性侵害是一種權(quán)力征服和控制他人的暴力行為,而不是出于對某個性別的性吸引。男人會成為強奸受害者的原因跟女人一樣:他們的身心遭架不住暴力和威脅。有研究顯示,大多數(shù)針對男性的性犯罪都來自異性戀男性;同時,大多數(shù)有男性受害者的性侵犯是輪奸。由于發(fā)生在男性身上的強奸更難取信于執(zhí)法者,報案往往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這導(dǎo)致每100個遭到性侵犯的男性中只有1個會報案。

迷思13:“只有寂寞的、沒有吸引力的男人才會強奸婦女。”

強奸犯并不能從外表上被識別,他們可能來自任何社會階層,不論種族和民族。魅力指數(shù)多高的人都有可能實施強奸,許多強奸犯在施暴時都與伴侶有滿意的性生活。

迷思14:“一個真遭到了強奸的人會顯得精神失常?!?/b>

對強奸的反應(yīng)是非常多樣和個人化的,受害者可能會表現(xiàn)出從冷靜、木然、大笑、生氣、錯愕到歇斯底里等各種各樣的反應(yīng)。許多受害者會在被強奸后處于某種受驚狀態(tài),以至于她們情緒顯得平淡或麻木。每一個受害者應(yīng)對侵害帶來的創(chuàng)傷的方式都不同。

迷思15:“受害者不曾尖叫或反抗,所以這不是強奸?!?/b>

事實上,沒有可見的暴力證據(jù)并不代表受害者沒有被強奸或侵害。在受害者受到暴力或武器威脅和操控的情況下,她們往往會因害怕遭到殺害或嚴重傷害而配合強奸犯,以保全性命或盡量減少傷害。這些都可能會減少她們的反抗。而且,受害者在被強奸時經(jīng)常會發(fā)生因害怕或驚嚇導(dǎo)致的身體癱瘓,以致無法動彈或反抗。

迷思16:“如果受害者沒有馬上說出來,就不是強奸?!?/b>

一個人在經(jīng)受極端的壓力和創(chuàng)傷時,心理機制會發(fā)生改變以應(yīng)對羞恥和罪惡感等情緒。強奸受害者可能因受到驚嚇而產(chǎn)生極大的不真實感和分裂感。強奸創(chuàng)傷綜合癥是一種已知的疾病,在患者經(jīng)歷了極端的創(chuàng)傷后發(fā)生,它會影響患者的思想、感受和行為,這也是導(dǎo)致受害者常常推遲報案的因素之一。

迷思17:“性工作者不會被強奸?!?/b>

這純粹是為強奸找借口。性工作者與其他任何人一樣,有說“不”的權(quán)利。她們與客戶的性交易是經(jīng)過雙方同意的,那不叫強奸。

迷思18:“強奸犯都是精神病患者?!?/b>

認為施暴者都有精神疾病的想法是錯誤的,精神病患者實施的犯罪與性暴力非常不同,而性暴力的施暴者所表現(xiàn)出的心理和精神問題與普通大眾并沒有什么不同。

迷思19:“強奸是一種只會影響少數(shù)女性的罕見犯罪?!?/b>

據(jù)估計,平均每8個婦女中,就有1個曾被強奸。由于報案率低,還沒有成年男性遭到性侵的數(shù)據(jù)。此外,每4個女童中有1個在她成年前曾遭到某些形式的性侵犯,這一數(shù)據(jù)在男童中的比例則為1:8,即每8個男童中就有1個。聯(lián)合國2013年9月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亞太地區(qū)暴力侵害婦女的行為普遍存在,幾乎每4名男性中就有一名對婦女或女童實施過強奸;這一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來源包括中國。你身邊可能就有人性侵受害者,不過她們可能對被侵害經(jīng)歷避而不談,還有許多人會徹底將它從記憶里抹除。

迷思20:“強奸只發(fā)生在夜里和室外。”

強奸會發(fā)生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許多強奸案都發(fā)生在白天且在受害者的家里。

迷思21:“只有壞女人才會被強奸?!?/b>

沒有任何犯罪的受害者會像強奸受害者一樣遭受那么多質(zhì)疑。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可能導(dǎo)致社會譴責受害者,但這主要源于自我保護的意識。如果人們相信受害者因為將自己置于不安全的情況下而對強奸負有責任,比如夜間外出、飲酒、穿著暴露或“誘惑”強奸犯,那么其他人會因“我們不會這樣做”而感到更安全。

但基本的事實就是,無論在怎樣的情景和環(huán)境下,在沒有獲得同意之前,“不”就是“不”!

迷思22:“她不應(yīng)該獨自出門。”

照這個邏輯,婦女要想避免被強奸,只能與社會隔絕,蒙住她的身體,隱藏她的性欲,沒人陪同絕不出門,一直乖乖待在家中。實際上,這是一種試圖控制婦女、限制婦女自由的手段。它暗示著應(yīng)對婦女們實行宵禁,她們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時間出門,在另一些時候得待在家里。

迷思23:“在某些情況下,強奸受害者自己也有錯?!?/b>

在任何情況下,強奸都絕不是受害者的錯!未經(jīng)同意的性行為就是強奸,這是犯罪。

文| Flora Mac

譯| 趙思樂

本文來源:女權(quán)之聲公眾賬號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guān)閱讀
關(guān)鍵詞: 大年 吉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