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抱怨,“讓TA轉條微博(微信),TA不轉,可是每次TA讓我轉我都轉了”。
這是多大的事呢?下次你也不給TA轉就好了嘛。
自從知道“社交貨幣”這個詞以后,我恍然大悟。TA讓你轉,相當于TA跟你借錢,你借給了TA;而當你要TA還的時候,TA拒絕了,不但不跟你道歉,反而指責你小心眼兒,或者索性說“難道你把我們的友誼當交易嗎?”“我當時要你轉,你如果不肯可以不轉??!”“為什么你轉了我的我一定要轉你的?”“你轉我的對你一點好處沒有嗎?沒準兒還給你漲粉了呢,可是我轉你的,會給我掉粉的呀!”
怕掉粉?為什么我們之間的關系敵不過網(wǎng)絡上素未謀面的“粉絲”呢?
因為在網(wǎng)絡時代,“粉絲”是可以換算為社交貨幣的——它相當于虛擬經(jīng)濟中的“一般等價物”,可以換取很多東西。如果你的“粉絲”多,商家甚至會找你跟你商量,轉發(fā)一條多少錢之類的。如果你寫的東西轉發(fā)量高,那么你可以去經(jīng)營一個微信公眾號,如果每天都是10萬+,那就不是轉發(fā)一條按多少錢算了,你可以去談融資,A輪B輪各種估值。
我脾氣好面子軟,至今為止,雖然有公司找過我談商業(yè)合作,但是我都拒絕了。不是怕掉粉兒,也不是不愿意掙錢,而是我不愿意為難我自己。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拿了人家的錢,就得琢磨怎么讓人家的錢花得物有所值。這確實有違我的初心——雖然也是個俗人,但初心還是有的,從最早寫博客起,一分錢沒有也寫了,因為喜歡。相對于給刊物寫專欄,博客自由得多。我寫過專欄,人家總會提要求,我們的讀者喜歡什么樣的,我們的客戶想要的風格是什么樣的……我知道那個錢不好賺,所以往往把寫博客當成一種補償,雖然沒有錢,但是我想寫什么就寫了,你們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算了,我又沒有收你們一分錢??赡苷且驗椴辉敢鈦G掉這樣一分“任性”,所以我從來沒有同意過任何收費轉發(fā)或軟性廣告。
但是,竟然,飯局上有人問我有沒有收費轉發(fā)過微博微信!
沒有,當然沒有!
“那你為什么轉發(fā)某某、某某某以及某某某某?”
“哦,是朋友讓我轉的。”
“朋友讓你轉的?什么朋友?你為什么要為TA轉?TA是在消耗你的‘社交貨幣’,這比花你的錢還惡劣!侵占別人的社交資源,無異于謀財害命。”
我反問,如果是你的朋友讓你轉,你轉嗎?對方的回答是,這要看是什么,如果我認同,比如為醫(yī)護人員點贊或者公益活動,轉就轉了,如果是我也不太了解的事情而且有商業(yè)嫌疑,那就要看對方和我的關系。如果對方是潘石屹,或者我請TA轉發(fā)的時候TA也幫我轉過,那就轉一下,舉手之勞,其余的情況,就裝聾作啞。
那人家要是一再打電話提醒你呢?哦,如果是特別不懂事的人,就直接說我又不欠你的,然后取關拉黑;如果只是裝不懂事的人,就打個哈哈,說馬上要趕飛機或者進會議室,等會兒再說,然后就忘掉。
不過是一條微博或者微信而已,用得著這么計較嗎?
當然用得著!朋友圈是你的社交資源,你自己不珍惜,隨手轉發(fā)別人的垃圾信息,就等于對所有關注你的人說,我是一個沒有原則的人。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又有朋友要我轉發(fā)一條網(wǎng)店的消息。我想了想,還是轉了——10分鐘之內(nèi),掉了40個“粉絲”,而且還在繼續(xù)掉。我說的是微博,如果是微信朋友圈,估計會被好多人在心里默默拉黑或設置為“不看他(她)朋友圈”吧。
記者 陳彤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劉姍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