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都“全副武裝”。
天安門前的游客,眼鏡結了冰霜。
極寒天氣下,后海仍有人堅持冬泳。
◎30年來最冷一天
◎延慶-29.8℃
◎城區(qū)-17.4℃
京華時報訊昨天,北京迎來30年來最冷一天,延慶佛爺頂最低氣溫達-29.8℃。氣象部門預計,今天,北京最高氣溫為-3℃左右,最低氣溫仍達-14℃。明天,北京最高氣溫有望重回冰點線之上。
氣象部門監(jiān)測顯示,昨天早上,城區(qū)最低氣溫為復興門地區(qū),僅有-17.4℃。而代表“北京溫度”的南郊觀象臺,因上空有云層覆蓋,溫度較高,最低氣溫也僅有-15.2℃,接近30年來1月極端最低氣溫極值,即2001年1月16日的-17℃。全市最低氣溫為延慶佛爺頂,僅有-29.8℃。
太陽出來后,氣溫開始緩慢回升,但效果有限。昨天白天,南郊觀象臺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下午2點21分,為-13.0℃,打破30年來同期紀錄,即2010年1月4日的-8.5℃。據(jù)統(tǒng)計,北京上次白天最高氣溫低于-10℃,還是在1958年1月15日的-13℃。專家表示,冷空氣帶來的顯著降溫抑制了輻射增溫的效果,加之有五六級北風,風寒效應明顯。
目前,北京仍處于寒潮黃色、持續(xù)低溫黃色預警中。今天白天,北京仍將有四五級北風,陣風可達七級。伴隨冷空氣逐漸走遠,明天氣溫將會明顯回升,白天最高氣溫將回升至0℃以上。
堅守送餐員
外賣訂單量翻倍
當極寒遇上周末,很多人舍棄了外出就餐,多家有外賣服務的餐廳訂單量翻倍,甚至“積單”眾多。
昨天中午,三元橋附近一家快餐店內顧客寥寥,幾名送餐員卻在忙進忙出,店內訂餐電話幾乎沒停過。該店經(jīng)理稱,平時訂單量在日均240單左右,昨天達到近400單,人手已不夠用。
這一情況在昨天并不鮮見。記者又走訪多家餐廳,雖為周末,到店就餐者卻明顯下降。
一名送餐員說,他從中午11點到下午5點,已送出40多單,“午飯是在外賣間隙吃的,一分鐘都不得閑”。即便如此,店中仍有“積單”。該送餐員說,因天冷風大,送餐的電動車難騎,也容易沒電,“我們很想將飯菜盡快送到顧客手上,有些送到時已經(jīng)溫了,顧客還說‘謝謝’,感覺很溫暖”。
執(zhí)勤交警
執(zhí)勤時眼鏡結冰
昨天中午,天安門地區(qū)。冷風襲來,刮在臉上有如刀割,一名執(zhí)勤交警在長安街上疏導交通。他戴著口罩、眼鏡,呼出的熱氣飄到鏡片上,形成一層薄薄的冰晶。
該交警說,“汽車、行人的數(shù)量和以往相同,倒是自行車、電動車幾乎沒有了?!敝劣谠跇O寒天氣下執(zhí)勤,他說這是自己的工作,類似的室外工作者有很多,“我外套里加了棉背心和兩件毛衣,這點冷不算什么?!?/p>
檢票員
冷了只好搓搓手
昨天下午5點,首都機場T3航站樓人來人往,幾名工作人員頭戴帽子、裹著圍巾、腳踩棉鞋,“全副武裝”的守在機場大巴乘車點。
有乘客過來,一名檢票員將手套脫下,在本子上記錄,手指被凍得微微發(fā)紅。記了一陣,她將本子夾在腋下,雙手搓了起來。她的一名同事,則在幫乘客搬行李。“御寒‘裝備’都是機場發(fā)的,”一名馮姓工作人員笑笑說,她在這里工作了4年多,每天上班8小時左右,中間休息兩小時,“雖然冷,大家都是如此,習慣了就不覺得有什么。”
關注
尚無對低溫補貼的明確規(guī)定
京衡律師事務所律師余超說,極端低溫屬于特殊的工作環(huán)境,但對低溫作業(yè)者的低溫補貼,國內尚無明確規(guī)定。
余超稱,據(jù)2004年3月1日施行的《最低工資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支付勞動者在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huán)境、條件下的津貼。目前,對于高溫有《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等相關規(guī)定,對于低溫則無明確規(guī)定?!澳撤N程度上來說,‘低溫作業(yè)’比‘高溫作業(yè)’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更大,例如交警、環(huán)衛(wèi)工人、快遞員等勞動者因工作需要,要長時間暴露在低溫中”。
余超表示,據(jù)2013年發(fā)布的《職業(yè)病分類和目錄》,“凍傷”已被列入職業(yè)病范圍。若勞動者因長期在低溫下作業(yè)造成身體傷害,可申請認定工傷。對需要在低溫下作業(yè)的特殊行業(yè),公司不能以國家沒有具體規(guī)定為由,拒絕為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
余超建議,用人單位應根據(jù)實際工作情況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可自行為勞動者發(fā)放“低溫補貼”。
突發(fā)
屏蔽門因極寒故障
前天晚上開始,地鐵昌平線生命科學園站,屏蔽門因低溫無法正常開合,只能由站內工作人員手動解鎖屏蔽門。
該站為露天站臺。昨天上午,溫度計顯示站內溫度為-14℃。列車下行進站口處,一扇屏蔽門呈半開啟狀態(tài),只容一人側身通過。每有列車進站,乘客多會選擇其它車門下車。
據(jù)站內工作人員介紹,屏蔽門從前天晚上10點左右開始出現(xiàn)問題,“晚上站內溫度低至-21℃,屏蔽門開合變得卡頓,有扇門甚至無法正常開合?!笔掳l(fā)后,有專人守在故障屏蔽門前,以手動解鎖方式將門開合,確保乘客能正常乘車。他們已加派人手進行檢修,并密切關注各屏蔽門狀態(tài)。“守在這里能保證列車不會因此晚點,覺得很值得?!?/p>
針對此事,記者采訪了一名業(yè)內人士。其表示,像這種天氣寒冷導致屏蔽門凍住的現(xiàn)象并不多見??赡苁墙諝鉁剌^低,導致屏蔽門部分傳動或電動裝置無法正常運作,只能通過人工解鎖、用手拉開的方式開合屏蔽門,且需要安排專人值守,修復或自動恢復后才能撤離。
停工
多工地因極寒停工
昨天,記者走訪了位于東城、朝陽、海淀等地的4個在建工地。其中,3個工地因極寒天氣停工,1個工地主體建筑停工,只余少數(shù)焊接工人作業(yè)。
昨天下午,海淀區(qū)定慧橋西500米的一處工地大門緊閉,門上貼著“本工地已停工,無關人員禁止入內”字樣。
朝陽區(qū)光華路清華大學新建校區(qū)工地上,則只有少數(shù)工人進出。一技術職工說,該樓鋼筋結構已基本鋪好,進入打灰階段,但因氣溫較低,“-10℃以下混凝土無法正常凝固,會影響建筑質量。要等氣溫回升到-5℃以上,才能具備澆筑混凝土的條件?!?/p>
譚青本版文字/京華時報記者樊瑞王碩張恒武紅利呂高見本版圖片/京華時報記者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