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志愿者張森給自己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
33歲生日這天他登記捐獻器官
福利院老人吹笛感謝張森本報記者金奉乾攝
據(jù)西部商報報道(首席記者 金奉乾 實習生 姚淑慧) “心存感恩,生命不息,公益不止。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這是80后青年志愿者張森的人生信仰。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奉獻;沒有驚天動地,卻在忙碌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他的成長歷程中寫滿了博愛、奉獻的字眼。15年來70次無償獻血14000毫升;2007年加入中華骨髓庫甘肅分庫;33歲生日當天成為甘肅省第28例器官(遺體)捐獻志愿者;2013年7月與其他志愿者共同創(chuàng)立甘肅陽光公益協(xié)會,幫助孤寡老人、殘疾人1萬多人次……
父親重病去世
深受觸動 決定登記捐獻器官
2015年12月10日是張森33歲生日。
這天他沒有買生日蛋糕,也沒有親朋好友來慶祝。但是,他卻給自己送上了一份別樣的生日禮物——到省紅十字會登記成為我省第28名器官(遺體)捐獻志愿者。“這是我給自己的生日禮物,我希望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提起自己的33歲生日,張森說。
甘肅省紅十字組宣處處長姚育東深有感觸地說:“張森的33歲生日充滿博愛和奉獻精神。”
那么,張森登記器官(遺體)捐獻的想法是如何萌生的呢?家人同意嗎?
讓身為志愿者的他萌生登記器官(遺體)捐獻想法的事情與父親患病去世有關。2013年秋,父親因重病住院治療,治療費超過50萬元。當時為了籌集治療費,他們只好將西固的老房子賣了,還在銀行貸了款。“醫(yī)生說如果有合適的腎源,實施腎移植手術,就可以挽救我爸的生命。但是,當時就是找不到合適的腎源。這件事對我內心觸動很大。那個時候我就暗下決心,要登記器官捐獻,挽救像爸爸一樣身患重病的人。”張森說。
其實,選擇在自己生日這天登記成為器官(遺體)捐獻志愿者的博愛之舉付諸實際行動,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張森告訴記者,父親已去世,如今家里只剩下老母親和妻子,作為兒子和丈夫,他作出這樣的決定必須征得母親和妻子的同意。同時,到省紅十字會填寫登記器官(遺體)捐獻相關資料,也必須有家人簽字。
張森說,母親和妻子起初根本不同意他去登記器官(遺體)捐獻,尤其是母親對器官(遺體)捐獻這方面的知識不了解,還以為兒子馬上就去捐獻。經(jīng)過張森多次耐心解釋,母親和妻子拗不過他,只好同意了。
堅持前行 15年70次獻血14000毫升
張森至今還保留著自己的第一個《獻血本》。
2000年3月2日,學校組織學生為一名車禍傷者獻血。之前他不僅沒有獻過血,而且連自己的血型也不知道。“那是我第一次獻血,說實話心里有些緊張,但想到那位需要血液救治的傷者,我還是堅持獻血400毫升。從那以后,參加無償獻血就成為我每年必須參加的活動。我不僅獻全血,而且還到省血液中心獻成分血。”張森說,每當?shù)弥簬齑娓婕被蛘哂兄卮笞匀粸暮Πl(fā)生,他都會主動向省血液中心了解血液庫存情況,看到許多患者及時得到輸血,他和許多獻血者們內心很欣慰。
從2000年3月2日第一次無償獻血到2015年12月10日第70次獻血,15年來,張森累計獻血14000毫升。2002年10月起創(chuàng)建宣傳“中國西部首個大學生干細胞無償捐獻庫”,截至2004年4月,征集甘肅12所高校的20000多名師生和7000多名各界人士的簽名,2007年張森加入中華骨髓庫甘肅分庫。他的愛心之舉,也贏得了社會各界和政府部門的肯定和獎勵,“2004~2005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2006~2007全國無償獻血獎金獎”……
情暖福利院 讓老人們感受溫暖
2016年1月5日,一個寒冬里的晴天。上午9時40分,當記者趕到蘭州市安寧區(qū)社會福利院時,張森早已來到福利院。記者發(fā)現(xiàn),福利院的許多老人都認識他,好像和他是親戚似的。“大爺您好,我來看望您了。”“太謝謝你了,最近一直盼著你來!”張森與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握手寒暄。
柴德滿老人今年64歲,自幼雙目失明,一生未結婚,從1987年起就住進了福利院。盡管雙目失明,但是柴德滿老人卻酷愛吹笛子,每次張森和他的志愿者前來捐助慰問,柴德滿老人都要吹幾首曲子表達自己心中由衷的謝意。
“再過一個月就要過春節(jié)了,我們準備給大家捐些米面和肉。大家還有啥需求就給我說說。”“太麻煩你們了……”張森和福利院里的許多老人及工作人員探討春節(jié)捐助活動事宜。蘭州市安寧區(qū)社會福利院辦公室主任徐海燕說,最近幾年,張森帶著甘肅陽光公益協(xié)會的許多愛心志愿者,一直關心捐助福利院,累計捐助各類物資價值20余萬元,讓生活在這里的“三無”老人們感到了溫暖。“每年逢年過節(jié),甘肅陽光公益的愛心人士都來捐助慰問老人,捐贈米、面、油和肉,還為老人捐贈了多臺健康理療床,對福利院的幫助特別大,老人們都特別高興。不僅是物質援助,更是精神支援。”
公益不止 幫助孤殘人士上萬人次
“他的博愛、奉獻精神,的確影響和感動了很多人。一個人做一件善事比較容易,長期堅持下來真的非常不容易。張森15年堅持獻血14000毫升,一般人真的很難做到。”甘肅陽光公益協(xié)會團支部副書記馬立鋒說。
張森是個熱愛公益事業(yè)的人,2001年9月?lián)挝鞅睅煷箨柟夥丈绲谒娜紊玳L。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多年的社會歷練讓他感觸頗多:僅靠他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一起齊心協(xié)力,才能將愛心傳播得更廣。2013年7月,張森與其他志愿者共同創(chuàng)立了甘肅陽光公益協(xié)會。
截至目前,甘肅陽光公益協(xié)會共幫扶蘭州市城關區(qū)伏龍坪街道、白銀路街道,安寧區(qū)社會福利院、蘭州市盲聾啞學校等15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學校和福利院的孤寡老人、殘疾青少年達到1萬多人次。捐助各類物資價值達337萬余元。張森也相繼獲得“第十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yōu)秀個人”“甘肅五四青年獎章”等獎項。2014年12月,甘肅陽光公益協(xié)會獲得了“首屆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項目大賽銀獎”,2015年12月,甘肅陽光公益協(xié)會獲得“第二屆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項目大賽銀獎”,是全國唯一連續(xù)兩屆捧得榮譽的民間公益組織。
積少成多、滴水成河,生命不息,公益不止!這就是張森和甘肅陽光公益的理念。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