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曾鼐)北京半個月發(fā)2次重污染紅色預警,是空氣質量越來越差嗎?北京市環(huán)保局應急管理處處長王斌18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紅色預警啟動門檻比往年大幅降低,并不代表空氣質量逐步變差。
18日清晨,北京再度拉響重污染紅色預警,距史上首個紅色預警僅11天。12月19日7時至12月22日24時,北京將采取機動車單雙號行駛(純電動車除外),中小學、幼兒園停課,企業(yè)停限產等措施。
頻發(fā)紅色預警 北京空氣有多差?
頻發(fā)紅色預警為哪般?王斌表示,啟動紅色預警,并不代表空氣質量逐步變差,是因為紅色預警啟動門檻比往年大幅降低。
他介紹,今年3月,北京新修訂了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規(guī)定空氣五級重度污染持續(xù)3天以上(72小時以上)時,就可啟動紅色預警;這與舊版應急預案中規(guī)定的“未來持續(xù)3天出現六級嚴重污染”,意味著如今紅色預警的門檻,僅相當于舊版預案的橙色或黃色的標準。
王斌介紹,截至目前,今年北京共啟動了16次重污染預警、預警天數32天,但重污染天數其實比去年同期減少了。數據顯示,去年全年重污染天為45天,截至12月18日,今年重污染天為35天;今年前10個月,北京PM2.5累計濃度為6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8%,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增加31天。
提前預警、提早啟動減排措施,將是未來趨勢。王斌表示,根據預報,19日下午,北京才逐步達到重污染狀態(tài),但18日提前24小時發(fā)布重污染紅色預警,19日上午將提前啟動應急措施,是為了減緩污染積累,盡早提醒公眾進行防護。
新一輪重污染有何特征?
“范圍廣、區(qū)域傳輸、逐步積累”,王斌這樣形容本輪重污染的三大特征。
他說,18日上午監(jiān)測數據顯示,北京城區(qū)空氣質量維持優(yōu)良,但南部地區(qū)污染逐步加重,而京津冀中南部部分城市已達重污染,河北省12個城市18日便啟動了重污染橙色預警。
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19日至22日,華北中南部、黃淮北部和西部等地,空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均較差;20日至22日,黃淮、江淮、江南東北部等地有大霧,局地有能見度不足200米的強濃霧。
針對未來天氣趨勢,北京市環(huán)保監(jiān)測中心大氣室中心主任李云婷介紹,19日下午起,北京天氣形勢趨于靜穩(wěn),預計PM2.5濃度午后將超過150微克/立方米,19日、20日全城將處于中、重度污染。21日上午,北京北部地區(qū)受弱高壓系統(tǒng)作用,擴散條件有所改善,但市區(qū)與南部地區(qū)擴散條件一般,預計全城仍維持重污染。22日至23日早晨,受低壓系統(tǒng)控制,伴有逆溫,區(qū)域污染隨地面弱南風輸送,將進一步推高北京PM2.5濃度,預計22日將處于重度污染以上水平。23日早晨,受冷空氣作用,空氣將轉好。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