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學防艾課尷尬與困境
12月1日是第28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也是我國首次報告發(fā)現艾滋病30周年。“2015年艾滋病學術大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到10月,全國15到24歲年齡段有1.4萬多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感染的青少年人數比去年增長了10%左右。年輕的中學生,不再是艾滋病防控人群中可“忽略”的群體。
之前的11月5日,蘭州市教育局下發(fā)《蘭州市教育系統(tǒng)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案》,蘭州中小學及中職學校將開設“防艾課”,在普通中學的地方課時中安排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課時。但學校對于中學生的防艾教育還是有一定的疏忽與漏洞,校園防艾教育也遭遇著一些尷尬的境遇。
首席記者 唐學仁
1 上好“艾課”的分寸
第一次在課堂上給學生講性知識和艾滋病預防時,學生不解的哄笑和好奇的眼神至今讓丁曉燕記憶猶新。
作為蘭州市第二中學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課老師,早在2011年,丁曉燕就嘗試著在課時里增加了性教育和艾滋病預防知識。
“第一次講艾滋病的知識時,我就提問,誰來講講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血液”“遺傳”“還有性行為”當一位同學回答“性行為”時,許多學生立即哄堂大笑。“我印象太深刻了,男生們有的低頭湊在一起竊竊私語,有的偷笑,而女生們紅著臉捂住嘴巴不敢抬頭。”身為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老師的她第一次面對學生講這門課,她感覺到了壓力。
“說少了學生們不理解,說多了又怕有負面影響,我的講稿經過好多次修改,感覺挺難,也很難說學生明白了多少。”過去那種僅僅一張黑板報的宣傳形式顯然不夠,需要有專門校本課程來充實學生對艾滋病以及艾滋病患者的正確認識。但目前,甘肅還沒有一本專門的艾滋病預防教育課本,一切都要以老師的計劃來實施,這讓丁曉燕感到為難。
而更讓丁曉燕驚訝的是,許多男生在下課后,就會以課堂上的性知識進行相互調侃,開起了玩笑。比如:你自慰了沒?戴套了沒?這樣的玩笑一度在學生之間成為笑料。
在第一次講課后,丁曉燕開始思索,如何把這門課講好,既要講的明白,又要注意分寸。丁曉燕說,將艾滋病預防教育當成課來上,蘭州二中可以說在整個蘭州市的中小學中開了先河。當時,性教育和艾滋病預防也是二中和北京師范大學一起研究的課題。因此,北京師范大學也提供了更多的教研資料和教學方法。
比如,《生命的奇跡》以及《人體科學》這些科教片在課堂上播放,片中涉及的性知識和艾滋病預防,這比老師直接講述要好的多,學生們更容易接受。尤其是講到艾滋病預防和避孕套的用法時,老師不太好講,也不知道該怎么講,更沒法在課堂上進行試驗,因此,科教片幫了很大的忙。
2 學生談“艾”的害羞
昨日下午,丁曉燕和校醫(yī)在學生中進行問卷調查,她希望通過這次調查,來了解學生們還需要什么樣的艾滋病預防和性教育知識,這樣她也會相應的調整自己的教案計劃。
在昨日下午的“防艾”課上,丁曉燕先向每個學生發(fā)了小紙塊,其中4個小紙塊上點上了象征艾滋病病毒的紅色標記,要求學生們互相交叉簽名。簽完名后,她舉起寫滿學生姓名的4個小紙塊:“看,這上面有20多名同學‘感染’了艾滋病。”丁曉燕試圖通過游戲使大家懂得,如果不加預防,艾滋病傳播的速度是很快的。
盡管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到了不少的性知識和艾滋病預防知識,但真正到游戲環(huán)節(jié)的時候,還是會有同學忍不住大笑。對于為什么會哄笑,男生小維解釋道:“艾滋病感覺是種很臟的病,以前也只是在課堂上講過,真正游戲的時候還是感覺挺怪的。”“開這個課,我了解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不過還是有點害羞。”女生小雨表示。
如果沒有艾滋病和性知識課的正規(guī)教育,可以說學生自身對防艾知識的忽視令人擔憂。
在蘭州五中門口,記者在隨機調查采訪時,許多學生聽到艾滋病,就立即跑開。只有一名男生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他說,自己也是從網上了解到艾滋病知識的,也知道艾滋病的三種轉播途徑,但具體到預防細節(jié),他也不知道。
3 開設“艾課”的難度
在11月5日,蘭州市教育局下發(fā)《蘭州市教育系統(tǒng)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案》,蘭州中小學及中職學校要開設“防艾課”,在普通中學的地方課時中安排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課時。保證初中6課時、高中4課時、中等職業(yè)學校安排4~6課時,開展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以此構建不同層面、不同年級、不同學段的艾滋病防治宣傳網。其中通知要求,小學和初中: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識、預防方法和措施,培養(yǎng)自我保護意識。高中:進一步了解預防艾滋病的相關知識,正確對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學會保護自己,培養(yǎng)對自己、他人及社會責任感。初中及以上學校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覆蓋90%以上在校學生)的學校比例,今年要求覆蓋80%,以后每年遞增10%,到2017年覆蓋率100%;在校學生艾滋病知識知曉率今年達到90%以上,2017年達到95%以上。
在此之前,省教育廳乃至國家教育部均發(fā)文,要求中小學要設艾滋病預防課時。但現實的問題是,學校對于中學生的防艾教育還是有一定的疏忽與漏洞,校園防艾教育也遭遇著一些尷尬的境遇。
蘭州第二十二中學政教處席亞宏說,學校所有課時都排得很緊,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來安排專門的課時給學生上艾滋病預防課。不僅如此,由于沒有專業(yè)的老師,“艾課”知識幾乎是空白的。在平時,一些生理和心理課都是由校醫(yī)來上。性知識也僅僅是在生理和心理課上由校醫(yī)穿插著講一些。
雖然有教育部門的通知要求,但以文件形式的通知并沒有明確性教育課由哪個部門開設,因此開設專門的性教育,完全取決于教師有無積極性。蘭州第五中學辦公室楊老師說,目前由于沒有相應的課時計劃,學校還沒有開始艾滋病預防專門課。楊老師告訴記者,艾滋病預防課需要特別專業(yè)的老師來講,但是學校目前也沒有這樣的老師。還有一個顯見的問題是,對于艾滋病預防,就不得不講到性知識,而性知識又是個比較敏感的課題。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們,實在不好把握分寸。
4 社交滲透下的困惑
丁曉燕覺得,目前她所教的孩子們基本上對性知識和艾滋病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她會在課堂上詳細講述艾滋病傳播的各種細節(jié),唾液究竟能不能傳播?游泳的時候遇到艾滋病人的血液會不會傳播等等。
但讓丁曉燕擔憂的是,近幾年混亂的社交圈開始滲透校園,一些性暴力也多了起來。而這些恰恰是容易導致孩子們感染艾滋病的最大難題。也就是說,學校對學生社交存在一定的監(jiān)控盲區(qū)。而艾滋病是涉及到隱私的一種疾病,許多學生即使是遇到性暴力,或者和社交圈里的一些不干凈的人發(fā)生不該發(fā)生的,學生也不會告訴老師或家長,這樣學生就會容易感染。
不僅如此,現在有部分高中女生開始結交社會上的男朋友,而且換男友的頻率也很高,有的學生也會發(fā)生性關系,因而,這才是中學生們艾滋病預防的最主要問題。
丁曉燕告訴記者,面對學生的性教育,應該建立從小學到高校的一套完備的教育體系。“小學時,應該開始學習男女性別差異等基本性教育知識;中學時,應該學習男女如何交往以及自我保護等普遍性的教育;大學階段,從各個方面進行有個體差異的完備的咨詢體系。”丁曉燕認為,只有性教育知識夯實,在特定環(huán)境中,比如面對發(fā)生性行為的要求,學生們會作出正確的判斷。
在丁曉燕看來,現在的中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途徑多的無法想象,許多初中學生就已經開始接觸到了性。因此性知識和艾滋病預防在中學開設非常必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