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寺,國家4A級旅游景點,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南北朝時期,因地處城郭之南而得名,其寺前臨藉水,背負(fù)幽林,是市郊最古老的一座梵宮古祠。詩圣杜甫行寓留吟:“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南郭寺以古建筑、碑碣遺存、楹聯(lián)匾額、雕塑、古樹名木、北流泉、隋塔遺址、杜少陵祠、鄧寶珊將軍紀(jì)念館而著稱。主體建筑依左中右三院橫列于山坳臺地之上,一字排開。門前有兩株千余年以上樹干直徑在兩米左右的古國槐,恰似兩位將軍拱衛(wèi)在寺門前,成為本寺風(fēng)景線上最大標(biāo)志。正中有三間垂花牌坊式山門,門楣上高懸著趙樸初榜書“南郭寺”三字,院內(nèi)左右各有一間小型牌坊門,為東西禪院。殿內(nèi)正面有大肚佛彌勒,左右列四大天王,后有護法韋馱,穿堂而過,副階橫列四檐柱,橫額園枋粗壯碩大,有元代遺風(fēng),其上斗拱密布雕梁畫棟,莊典不俗。中院的“南山古柏”,樹齡約2500年;東院之清泉,千秋不竭,享有“靈湫”之譽;西院隋塔民國時傾倒,塔基地宮尚存。 “二妙軒碑”為南郭寺“四絕”之一。碑體長35.6米,高4.36米。清順治年間,由宋琬主持,集王羲之等晉人書法,鐫刻杜甫秦州詩為碑,字妙詩好,故稱“二妙”。“二妙軒碑”摹刻精到,自然連貫,氣息純正,美輪美奐,為國內(nèi)王羲之書法刻石精品。
乘車路線:乘26、9路車。
開放時間:8:00—18:00,假日期間延長至6:30-19:00。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