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現場
5月中旬,陜西西安一家保健品公司以組織外出旅游為名,雇傭非運營車輛,組織193位中老年人赴西安周邊的淳化縣旅游,其中一輛大巴車在返回途中失控沖下山崖,造成35名50-80歲中老年人喪生的悲劇。
該事件讓以老年人為目標,運用形形色色手段推銷保健品的現象再次浮出水面。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調查發(fā)現,此次外出旅游期間,僅組織老人游玩了1小時,卻用了近4個小時給老人搞講座,只為向他們推銷保健品。這家公司平時就以免費講座、智能手機培訓、發(fā)放免費禮品等為名,在公園、社區(qū)散發(fā)傳單,拉攏老人推銷保健品已有數年,還曾多次組織老人赴陜西周邊市縣旅游。
但是這樣一個企業(yè)卻長期缺乏人監(jiān)管。事發(fā)后,有遇難老人家屬指出,涉事公司這樣的保健品銷售公司,長期缺少監(jiān)管,給這起事故埋下了隱患。
一位保健品業(yè)內人士告訴澎湃新聞,像涉事公司這樣的以各種名義推銷,其實是一些保健品銷售公司慣用的老伎倆。但這種做法卻缺乏有效監(jiān)管,甚至連明確的主管部門都沒有。陜西工商部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告訴澎湃新聞,諸如此類的保健品非法推銷形式,往往依賴于受害者的舉報才能發(fā)現,“取證很難”。
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陜西社科院研究院石英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工商部門和食藥部門應該加大對老年人健康知識培訓,同時對目前存在的以所謂的免費“專家”講座、培訓,免費“義診”,免費體驗式的保健品推銷公司、場所,進行摸排,主動打擊,對不合法的堅決取締。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外公、外婆的不幸亡故,給陳先生一家的打擊太大。坐在一旁的舅舅言語沉重地說,“我住得離他們遠,現在想想,平時如果多花點時間去陪陪他們,可能就不會出這事”。
5月14日早上6點多,兩位老人和家人打了個招呼,說去淳化縣旅游2天。公開信息顯示,淳化縣位于西安西北80公里,屬咸陽市。5月15日,陳先生的母親等了一下午,也沒見二老回家,打電話無人接,本以為老人還在景區(qū)玩。
噩耗在事故發(fā)生后的第二天傳來。5月16日,政府部門打來電話告知兩位老人不幸罹難。
陳先生告訴澎湃新聞,外公、外婆年近八旬,身體一直很好。二老接觸保健品已有多年,家人勸過,但勸不住?!袄先嘶ㄗ约旱腻X,只要他們高興,買回來的保健品吃了不影響健康,我們也就沒過多干涉”。
“二老參加這樣的旅游活動已經好幾次了。”陳先生說,老人每次旅游出去都要帶回一些保健品。家人不知道老人何時與涉事公司開始有聯系,也未去過涉事公司的營業(yè)場所。只知道老人每天早上6點就出了門,聽完所謂的“專家”講座,回來才早上8點。
據陳先生講,在他居住的小區(qū)和附近公園里,常有一些人,向晨練的老人發(fā)放一些宣傳單,親切地叫著“爺爺、奶奶”,拉著去參加所謂的免費健康知識講座。像涉事公司這樣以組織旅游名義推銷保健品的情況很普遍。
5月17日,西安一位曾參與這次旅游的老人告訴澎湃新聞,一位相識的老人“說是去旅游,一個人只要198元”,老人以為是正規(guī)旅游公司組織的,加上價錢便宜就報了名?!叭チ撕蟛胖?,是個叫依諾相伴的公司,專門賣保健品的,我想錢都交了,一起去的還有熟人,也就去了”。
5月14日,涉事公司組織老人在景區(qū)游玩1小時后,就返回賓館吃中餐。餐后進行了長達近4個小時講座。
據老人講,涉事公司請來了一位男子,自稱叫“林波”(音),是東阿福祿堂阿膠公司的股東,剛從香港回來?!傲植ā遍_始給老人講他的“慈善”事跡,“說自己救助了多少學生,養(yǎng)活了多少老人,一下就講了兩個小時”。
“后來休息了一會,林波說再講40分鐘,結果又講了兩個小時”。老人說,這次“林波”除了講“慈善”,還講了“他們福祿堂的阿膠多么多么好,吃了對老人有什么好處,開始沒說讓買”。
到了晚上,“林波”就開始向老人展開了推銷,以“公益、慈善”為噱頭,讓老人購買他們“福祿堂”的阿膠,“2680一盒,說是能吃一年”。同時,給老人贈送了一個“健康枕”,每人發(fā)了一個10元的紅包。
第二天,5月15日的上午,涉事公司又組織老人開了講座,大致“還是講如何保健,介紹他們的阿膠有多么好”,讓老人現場買。老人說,“我當時身上沒帶錢,就先交了50元定金,說回去再拿錢過來”。
后來其中一輛大巴車出了事,其他車輛上的涉事公司人員讓老人準備好錢,說要把阿膠給老人們送到家里去。
前員工稱涉事公司“不正規(guī)”
事故發(fā)生后,涉事車輛車主梁利峰,以及涉事公司西安相伴商貿有限公司法人張萌、總經理張海燕等3名相關責任人被警方控制。
當時有媒體質疑,根據西安相伴商貿有限公司的工商注冊信息,其經營范圍為預包裝食品批發(fā)和零售、乳制品(不含嬰幼兒配方乳粉),以及農副產品(米、面),一類醫(yī)療器械、五金交電、家用電器等。并不包含保健品。
不過澎湃新聞查詢工商資料發(fā)現,西安相伴商貿公司的總經理張海燕名下,還注冊有一個“陜西依諾匯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時間為2010年,較西安相伴商貿公司早成立3年。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保健用品和保健食品。
兩家公司的注冊地址不同,但均屬于西安市內的小區(qū)單元住宅。其中,西安相伴商貿公司注冊地址為西安市碑林區(qū)柿園路35號安順世紀廣場1幢27層7室。不過住在該樓層的一位住戶說,“這幾天天天都有人來找7室,工商的、公安的,還有記者,7室一直沒住過人”。
另一公司的注冊地址在西安市小寨某公寓樓內,平時也少有人出入。
從在招聘網站發(fā)布的信息來看,這兩家公司與一個名叫“依諾相伴生活館”的公司應是同一家公司。涉事公司一銷售主管的名片顯示,公司名為“陜西依諾相伴生活館”,主要經營“各類保健食品、營養(yǎng)品、制氧機、醫(yī)療器械、養(yǎng)生旅游、老年學習班、五谷雜糧、健康管理”等業(yè)務。
涉事公司在招聘網站上介紹稱,“西安相伴商貿有限公司致力于中老年健康公益事業(yè),是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依、老有所享的公益俱樂部”。“公益俱樂部開設有老年文藝舞蹈班、老年電腦網學館、智能手機培訓班、旅游俱樂部、書法繪畫班、美容喚膚室、健康評估中心.....”
澎湃新聞輾轉聯系到一位曾在該公司上過班的女孩,據該女孩講,她覺得涉事公司是一家“不正規(guī)”的公司,“在那工作了沒兩天我就離開了”。平時主要靠在小區(qū)、公園發(fā)傳單,“拉老人來聽免費講座、手機培訓,發(fā)展會員然后‘賣東西’”。
涉事公司曾當紅十字會志愿者
穿過一條北長街狹窄的小巷,“陜西依諾相伴生活館”開設在西安市尚樸路一酒店七樓。知情人士告訴澎湃新聞,這里僅是西安相伴商貿有限公司在西安的營業(yè)場所之一。
此時,生活館的玻璃門已被上了鎖,貼著“淳化縣公安局、5月16日”的封條。酒店一位杜姓負責人稱,涉事公司租用酒店7樓房屋已有近兩年,目前租賃合同尚未到期。
住在附近的幾位老人告訴澎湃新聞,以往生活館的“生意很火”,從早上七點半開始,就陸續(xù)有老人結隊趕來這里,參加電腦培訓、跳舞、聽健康知識講座,教老人用智能手機等等。項目都是免費的,不過附近小區(qū)的很少有老人參與其中。
曾在去年在涉事公司聽過講座的王姓老人介紹,涉事公司主要通過開展一些免費講座、培訓,然后向老人推銷保健品?!伴_始就講一些養(yǎng)生、健康方面的知識,還教電腦、跳舞。去了一段時間,后來他們就讓買保健品,我就沒去了”。
在玻璃門的一側,貼著蓋有公章的“陜西紅十字會老年志愿者工作站”招牌。依稀可見室內貨架上擺著一些待售產品,有米粉、橄欖油、奶粉等。貨架上方,也掛著印有“陜西紅十字會老年志愿者工作站”的橫幅。
陜西省紅十字會老年志愿者工作站負責人、尚樸路社區(qū)主任楊琳向澎湃新聞解釋稱,因社區(qū)辦公條件有限,無活動場所,涉事公司于去年重陽節(jié)時,提供其營業(yè)場所供老年志愿者活動站使用。店內的條幅和門口的招牌也是那時掛上去的,是“為了給參加活動的老人指路”。
楊琳表示,紅十字會沒有參與涉事企業(yè)的任何經營活動。不過,涉事公司曾作為紅十字會的志愿者,在去年兒童節(jié)時,捐贈了價值5000余元的食用油和面粉,慰問貧困地區(qū)的學校。
5月18日上午,楊琳安排人員拆下了貼在涉事公司門上的招牌。對于涉事公司,楊琳說,“賣的東西很貴”,像“搞傳銷”的,“我們社區(qū)的老人都沒參與過他們公司的活動”。
兩部門監(jiān)管,“取證很難”
5月19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通報陜西咸陽“5 15”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時指出,事故暴露出企業(yè)非法從事旅游經營等諸多問題。
但官方通報并未提及此次旅游背后推銷保健品的問題。前述遇難老人家屬陳先生認為,涉事公司這樣的保健品銷售公司,長期缺少監(jiān)管,給這起事故埋下了隱患。
“這些公司抓住了老年人的弱點,生活空虛乏味,喜歡貪便宜,加上老年人慢性病的困擾,本身對保健品就有需求和渴望,一些老人礙于情面,只好購買?!币晃辉鴱氖卤=∑蜂N售的人士表示,像涉事公司采用的這種親情式推銷,以所謂的免費“專家”講座、培訓、健康體檢、低價甚至免費旅游的形式,吸引老年人購買保健品,其實是一些保健品銷售公司慣用的老伎倆。
“一些保健品公司還會以提成獎勵的辦法,鼓勵一些已經參加進來的老人去‘殺熟’”。前述業(yè)內人士表示,從“5.15”特重大事故中可以看出,參與這次旅游的老人多互不認識,很多老人在相識的老人推薦下,才參與到這次旅游活動中。
5月22日,據陜西省工商部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介紹,目前保健品銷售的監(jiān)管主體主要由工商部門和食藥部門負責。工商部門主要負責對保健品公司的宣傳、銷售狀況進行監(jiān)管,“是否存在虛假宣傳、鼓吹療效;是否超范圍經營,比如組織旅游就屬于超范圍經營”。另外,處理消費者投訴。
而食藥部門主要負責監(jiān)管保健品的質量,是否存在假冒偽劣產品等。該官員表示,在實際監(jiān)管中,“取證很難”。因為很多保健品銷售公司多是進行口頭推銷,比較隱秘,給日常監(jiān)管工作帶來很多困難。
該官員表示,諸如此類的保健品非法推銷形式,往往依賴于受害者的舉報才能發(fā)現。
而這樣的推銷模式已屢見不鮮。早在2005年,陜西天安生物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詐騙一案,就已出現這種“傳銷式”保健品推銷模式。
據當時媒體報道,陜西天安公司也是以組織免費旅游的方式,向老年人推銷保健品。同時,還向老年人推薦“聯合經營”,讓老年人互相宣傳推銷,獲得經營利潤后再返還給參與投資的老年人。結果,100余位老人被騙超200萬元。
據中新網報道,內地針對中老年的保健品各類營銷活動由來已久,關于中老年人受營銷詐騙等事件也層出不窮,其中存在的巨大隱患和弊端也亟待解決。
2014年初,泉州72名中老年人在愛選公司“投資”的共幾百萬元被騙;2014年,北京百余名中老年人投資收藏品,被銷售人員承諾的加價回購迷惑,被騙1200余萬元;2015年央視的3 15晚會曝光,山西省太谷縣一位退休小學教師王大媽,在保健品商家的推銷和誘導下,先后花40萬元購買了保健品。此類現象的屢禁不止暴露出部分中老年人的投機心理,和相關部門的監(jiān)管缺失。
據國家工商總局統(tǒng)計信息顯示,2014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jiān)管部門共受理老年人投訴2.01萬件。從被投訴保健品細類看,36.2%的被投訴保健品屬于提高免疫能力類保健品;從投訴內容看,主要是虛假廣告宣傳和質量問題,共占投訴的38.3%;從老人獲得保健品購買信息的渠道看,三成集中于電視購物、報紙期刊和現場推銷會。國家工商總局就此曾多次發(fā)出警示,提醒老年人不要上當受騙。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