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曲大草原
劉瑞祥
在甘肅南部,有一個純牧業(yè)縣叫瑪曲,在亞洲有一個世界最大的天然牧場叫瑪曲,在青藏高原的黃河發(fā)源地巴顏喀拉山下,扎陵湖、鄂陵湖組成姐妹湖后,流過擁有一千個湖泊的瑪多縣后,被阿尼瑪卿山擁抱,一路向東延伸,把黃河引向草原深處,在瑪曲形成大拐彎。
瑪曲,藏語意為“孔雀河”,即黃河之意,因河水清翠如孔雀羽毛而得名。黃河一路浩浩蕩蕩東下,從青海久治縣門堂鄉(xiāng)流入瑪曲木西合張,從南、東、北三面環(huán)繞縣境而過,復入青海黃南洲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從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瑪曲縣境內(nèi)形成一個433公里的“九曲黃河第一彎”。這里的藍天如絲綢,這里的白云如哈達,這里的草原如地毯,天地形成的山水,是人間最美麗的旅游圣地。
有一年的10月份,我第一次來到瑪曲,當天下午5點,剛剛下車,我就迫不急待地往黃河邊走。那時縣城距離黃河邊足有5公里,我步行出了縣城,在一片開闊的草原上行走,看到吃草的牛羊和騎馬的藏族同胞,感到非常親切。他們友好地向我招手,我也向他們問好。到了黃河邊,才真正看到這里的黃河和其它地方流過的黃河有所不同。河面寬闊而富有韻味,流過草地時緩慢而溫柔,在灘途拐彎時輕松而自信,好像一條金色的絲帶在飄動。黃河從這里流向青海,黃南、貴德、永靖、蘭州、寧夏,一路向東北方向流動。我久久站立在河岸,看到對岸那座雄偉經(jīng)雪山高高在上,還看到那山頂上的彩色經(jīng)幡。第二天我又來到黃河邊,登上那座高山,當我在堆滿經(jīng)幡和令箭的瑪尼石墻轉(zhuǎn)了幾圈后,我靜靜地坐在草地上觀賞黃河和遠處的瑪曲縣城,登高遠望,視野開闊,黃河從東方而來,通過一座大橋,這是天下黃河第一橋。淡藍色的黃河蜿蜒流過遼闊的大草原,清純而深遠的又淹沒在西邊那重疊的山影里。黃河趄偉大,流過的地方就是人類生存的地方。當我準備下山的時候,突如其來的下起了雪,不到十分鐘,草地上就落滿了雪,那些牛羊仍然在草地上悠閑地吃著草,這天傍晚我還看到了黃河落日。
在以后的放學中,我已經(jīng)三次進入瑪曲,來到瑪曲以西的阿萬倉大草原和濕地觀光、寫生、攝影創(chuàng)作。從城市來到甘南瑪曲,所有的煩腦、憂愁都忘得一干二凈,主要是有了好的心情,對認識大自然就更加清新了。今年6月份,我和蘭州一位攝影師騎摩托車再一次來到瑪曲大草原采風。這一次,我們跑遍了阿萬倉、木西合、歐拉秀瑪、采日瑪、齊哈瑪、河曲馬場、門堂七八個黃河邊的鄉(xiāng)鎮(zhèn)和村寨。看到這里的藏族同胞在河灘的大草原上主要以放牧主為,采集中藥材為副,生活有依靠,旅游業(yè)發(fā)展后,還開展了餐飲、住宿、旅游接待業(yè)務(wù)。特別是在瑪曲縣城西南54公里的阿萬倉,這是以西北的貢曲、賽道霞曲、東面的道吉黃河匯合處為中心的盆地草原區(qū),是旅游的重點。貢賽爾喀木道歷史悠久,自古就有“欲得河曲,先占貢賽”之說,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代為西羌以白鹿為圖騰的董氏卿所屬部落棲息之地,黨項、吐渾谷、吐蕃、蒙古等民族先后在這里生息并建立游牧部落,黃河兩岸先后發(fā)展起了新的民族村落。遠看貢木賽道,河流回環(huán),千山競秀,拉日峰、沃特峰隔河相望,猶如兩尊雄壯的金剛武士守護著貢木賽道的門戶。河曲馬場相距縣城20公里,是1958年建設(shè)的馬場,一直成為河曲馬的培育中心,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壯大,已形成瑪曲富有特色的風景區(qū)之一,是典型的草原濕地生態(tài)游覽區(qū)。在木西合下游的七仙女峰,是巴顏喀拉山、昆侖山脈綿延的腳下,自然形成七座高低相依的山峰,而且每座山峰生長著松柏、灌木林和名貴藥材。民間相傳,七仙女勇斗水魔,保護生靈,為保一方平安甘愿變?yōu)槠咦椒?。七仙女峰巍峨、挺拔、峻峭、粗獷、豪放、剽悍、充滿堅強的張力。萬馬溝是橫亙在草原上突然斷裂而形成的一個巨大峽谷。它的南部連接綿延廣闊的大草原,黃河從草原上奔騰而過,向北登臨,從草原沿著小溪而上,穿過杜鵑林和灌木林,抵達高山草甸。舉目向上,茫茫雪峰,山群依次相連,蜿蜒曲折,深鎖天色。這里生長著水母雪蓮、冬蟲夏草和蕨麻等名貴藥材。采日瑪是黃河首曲最迷人的景觀。當晨曦露出第一縷光亮,草原悄然蘇醒。藏族少女的歌聲清亮地在黎明唱著,叫醒整個草原。遠遠望去,好一幅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靜態(tài)景觀,只見黃河一會兒銀光閃閃,一會兒變成桔黃色,大紅色。第一彎的黃河,在這里九曲回旋,兩岸崎嶇,河水飄逸,平靜地向前流淌,在鮮花與綠草之間,天水交融,映現(xiàn)出長河的深遠和詩意。有多少人能夠看到這樣的情景,是旅游中的一段美好記憶。
潺流蕩漾的藏歌,跟著羊群、牛群走,香噴噴的酥油茶被馱向遠方好那個肥沃的草灘,阿萬倉、采日瑪、唐克成了鑲嵌在女性身上的瑪瑙石。為什么從瑪曲阿萬倉流向采日瑪又從唐克流向瑪曲縣城?一條偉岸的山脈綿延向東,一條圣潔的雪山巍然屹立,一條綠色的草原由近而遠。天空是湛藍的,白云是潔白的,羊群是流動的,還有那黑色的牦牛尋覓自己的生存領(lǐng)域。草原成了放牧牛羊的家園,熟悉的是那些草灘、濕地、山峰,還有那七仙女峰的傳奇故事……
山巒云霧繞,山腰蒼鷹飛,山下豐腴的草場上,出現(xiàn)一群跳鍋莊舞的少年。七仙女峰,你情愿與滾滾黃河為伴,細雨為你洗臉,輕風為你梳妝,朝霞為你涂上火紅的胭脂,云霧為你穿上淡紫的衣裙。七仙女峰啊,七仙女峰!你是瑪曲美麗的眼睛。
一種血性,一種氣質(zhì),一種渴望。十萬大山阻擋不住,狂風積累的雪峰歲月阻擋不住,你以女性的細膩一路向前,一個再回頭,好像一個轉(zhuǎn)身的舞姿,又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奔流、奔流、奔流出狹長的深谷,流出古老的記憶,流出彩色的夢,卷起萬年雪,拍擊瑪曲兩岸的草原,蘊育出一灘又一灘豐腴的濕地,流淌出一道又一道漂亮的拐彎,在人們的眼里那是一條彩色的絲帶,藏民族用五彩經(jīng)幡表達對河曲的尊敬。于是每個山頂上都有飄揚的信念,每個節(jié)日都有嶄新的經(jīng)幡掛起來。
一路呼嘯而去,放歌而去!水草鮮美,天晴氣爽,太陽里的孩子用酥油洗過身子,壯實的孩子就趕著一群羊,穿過瑪曲大草原,天地間出現(xiàn)了和諧的聲音,河水中出現(xiàn)清澈的倒影。在茫茫天地之間,生長在這片草地上的民族就崇拜天空,崇拜太陽,崇拜藍天,崇拜河曲那道彎。
幽幽長夜,我們在草灘上燃起了篝火,飄蕩的火苗娓娓追述一個故事,輕風從上游刮來,每一個人的臉上都蕩漾著歡樂的笑容。草灘是阿萬倉最大的濕地,以篝火為圓心,所有藏族漢族兄弟圍成一個車轱轆圈,臉,朝著光明,背,朝著黑暗,紅與黑撞擊黎明的火花,每雙手都捏著一個潮濕的憧憬,一個充滿希望的夢。誰又說現(xiàn)在我們多少次走過瑪曲,靜靜地河在唐克來了個九曲十八彎,還親密地吸納了白河,又緩緩地流,于礁石險溝處,于采日瑪,于七仙女峰打出一個漂亮的回旋,從而激發(fā)了雪白的波浪,從而生長出五顏六色的鮮花,從而紡織了絲綢一樣草原。河流、湖泊、高山、丘陵、島嶼、灌叢、沼澤、濕地縱橫交錯,形成奇麗多彩、風光迷人、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觀。
水是清綠色的,象在夢里。大拐彎是月牙形的,象是少女的發(fā)卡。因為有了碧水藍天、牧帳炊煙、綠草如茵、雪山似銀,才成為“格薩爾王的發(fā)祥地”、“亞州第一天然草場”今天,所有天地的風景,匯入澎湃的浪頭,如閃電、如巨龍、奔涌著,沿著太陽初升的里程碑,駛向民族尊嚴的渡口,澆灌東方高傲的圖騰之林?,斍怯肋h的黃河旅游圣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