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a毛一级a做免费视频_免费AV无码网址_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_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首頁 > 文化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探秘天水伏羲式古琴(組圖)

               

               原標題 天水伏羲式古琴:斫琴三千年,古風(fēng)指尖傳


                                        王占云撫琴

                                      制琴工序——開槽

 

                                制琴工序——上弦

                            熊尚德展示制琴用的小隴山大木漆

                                王占云木雕作品暗含琴境

  在我國,古琴名列四藝之首,有著三千多年渺渺光陰的文化傳承史。它不僅是一種演奏樂器,而且有著豐富渾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極高的審美價值,古人曾把琴視為修心、修身乃至文人的一種象征。

  古琴共有十四大式,伏羲式、仲尼式、落霞式、靈機式是比較常見的式樣,每一式都各不相同。

  天水伏羲式古琴以其音質(zhì)松沉蒼古、曠遠峻潔、泠泠清亮以及品質(zhì)上乘,在全國古琴業(yè)界有口皆碑,被視為難得一求的珍品……

 

      文/圖本報記者劉小雷周言文

 


(工藝美術(shù)大師王占云)

 

  天水民間為什么會有古琴制作工藝的傳承,古琴又和人文始祖伏羲有著怎樣的關(guān)聯(lián)呢?

  借著晴好的周末午后,三兩朋友相聚茶樓聊天,在吃茶談天之時,耳邊隱約傳來有琴弦彈奏的聲音,循聲找去,原來一位身著漢服的姑娘在彈古琴。便猛然想到我也有一把數(shù)年前天水朋友相贈的桐色油亮的古琴。因著不會彈奏,又是文人風(fēng)雅之物,便恭敬地“藏”了起來,奈何卻被慢慢遺忘在了角落。

  重新將琴抱出,輕且小心翼翼。橫放桌前,墨綠色的琴穗垂懸而下,如錦緞一樣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亮光。頓時來了雅興,洗干凈雙手,輕輕撥弄琴弦,散漫、模糊的琴音流出,低沉,但卻未成曲調(diào)……

  我忽然想到那位朋友賜琴時說的話:這是一把由天水的斫琴高手制作的伏羲式古琴,你就且彈且珍惜吧。

  琴沒有學(xué)會,但對于古琴的知識卻小有收獲。

  桓譚《新論》中說:“八音之中,惟絲最密,而琴為之首。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大聲不震嘩而流漫,細聲不湮滅而不聞。”說出了古琴音質(zhì)音色的特點,這種含蓄的藝術(shù)特點,與中國古人所崇尚的中庸和諧精神相符,故也是古琴藝術(shù)受到士大夫鐘愛的原因之一。

  古琴琴聲不大,具有非張揚性、內(nèi)斂性的特點,因而適合于自賞,不適合表演,從而自古以來古琴的演奏往往被看作是知音之間心與心的交流,伯牙、鐘子期的故事也成為千古美談。唐人王昌齡的《詠琴詩》贊頌了古琴聲色的魅力:“孤桐秘虛鳴,樸素傳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見初古人。意遠風(fēng)雪苦,時來江山春。高宴未終曲,誰能辨經(jīng)綸。”

  古琴琴聲的含蓄得益于其音質(zhì)特點,所謂音質(zhì),指的是樂器所發(fā)出的音響的物理效果,根據(jù)樂器的構(gòu)造與演奏方式不同,音質(zhì)也不相同。在民樂弦樂器中,諸如琵琶、揚琴、古箏等發(fā)音鏗鏘響亮卻延時較為短促,二胡等發(fā)音雖綿長婉轉(zhuǎn)卻不夠清亮。

  相比之下,只有古琴的音質(zhì)可以說是剛?cè)嵯酀?,清濁兼?zhèn)?,變化豐富,意趣盎然,雖含蓄卻充滿了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古代文人士大夫鐘愛古琴也正是看重它的聲音古樸悠揚,音質(zhì)綿長悠揚,意蘊余味無窮,其極具感召力的特點。

  古琴不但使諸多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為之傾情,甚至還吸引了一大批平常百姓。他們不是彈琴、制琴,就是詠琴、藏琴。連民間戲劇里的書生上京趕考,書童的擔(dān)子一頭一個書箱一把雨傘,另一頭還會攜上一張古琴。以至于古代傳奇小說中的公子小姐以及今人文藝作品中的古代俠士也能撫琴操縵一番。古琴的確成為了士人君子常御之器,到了“君子無故不撤琴瑟”的程度。

  眼前的這把古琴真不是尋常物??!心中的疑惑來了:天水民間為什么會有古琴制作工藝的傳承,古琴又和人文始祖伏羲有著怎樣的關(guān)聯(lián)呢?

  3月15日我們從蘭州出發(fā),沿天定高速前往這把古琴的誕生地天水市秦州區(qū)。

 

  新一代斫琴傳人張濤

  制琴用的各式工具

  空氣濕而潤,爽凈,用怎樣的一支古琴曲才能抒寫隴上小江南這撲面而來的春意?

  出門的時候,蘭州陰沉沉的天沒有一絲暖意,讓人對于隴上小江南天水的溫暖氣息有了更多的希冀。一進入天水市的地界后,便有渭河和我們相伴,河邊谷地上的桃林,深灰色的枝干似虬枝橫斜,淡淡地像是氤氳著一朵朵輕云,只是公路近旁的幾株桃樹已經(jīng)難耐春色,早已披上了一身緋紅,再過半個月,天氣更暖,桃花盛開,這里就遍地是桃紅、緋紅的云霞。3個小時的車程過后,我們到達了天水市區(qū)。街道上,隨處可見2人才能合抱的古樹,枝椏繁密,綠色的嫩芽在百年老樹上顯得尤為青嫩可人。在主干道上,種植的玉蘭花仿佛正密謀著一場盛大的花事……

  天水雖也是薄陰天,還有風(fēng),但這風(fēng)卻似乎被春神用她驚艷的技法化成了指尖的溫柔。

  空氣濕而潤,爽凈,用怎樣的一支古琴曲才能抒寫隴上小江南這撲面而來的春意?

  前幾年早已去過麥積區(qū)三陽川的卦臺山,和秦州區(qū)西關(guān)的伏羲廟,感覺人文始祖伏羲已在廣袤的山川和我們的心頭投射下他巨大的身影。而那位天水的朋友甫一見面,就將伏羲作琴的優(yōu)美傳說娓娓道來。

  古琴,古稱琴、瑤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國最為古老的樂器,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了。琴的創(chuàng)制者歷來有“昔伏羲作琴”、“神農(nóng)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等說,當然“伏羲作琴”作為甘肅人聽來尤為親切。

  在公元前三四千年的上古時代,伏羲在天地的正中央,借助神明之德,在東方建立了自己的王國。伏羲時時察看人間,履行天帝教誨民眾的職責(zé)。他看到人們吃生食,就取來自然火種傳給人們,讓人們改變了茹毛飲血的飲食習(xí)慣。他仰觀天象,俯瞰地形,就發(fā)明八卦符號來幫助人們記載發(fā)生在生活中和自己身邊的各種事情。伏羲看到人們吃魚比較困難,就模仿蜘蛛結(jié)網(wǎng)的樣子,編織成漁網(wǎng),教會人們捕魚,伏羲還想為人間的生活增添樂趣和歡樂,他總想創(chuàng)造出美妙的樂器來。

  一天,伏羲來到西山桐林,看見朵朵祥云托著兩只美麗的大鳥翩翩降落在一棵梧桐樹上,其余的鳥紛紛飛到別的樹上,朝著兩只美麗的大鳥齊鳴。伏羲驚異道:“這不就是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鳳凰嗎?”那兩只大鳥“即足即足”地叫起來了,旁邊的百鳥也都一齊叫了起來。那個叫聲“即即即”的是雄鳥鳳,那個叫聲“足足足”的是雌鳥凰,因為鳳凰能通天應(yīng)地,協(xié)五音、合九德,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飲,非梧桐不棲。所以,伏羲認為,鳳凰降臨的這棵大樹必是桐林中的神靈之物,于是,伏羲砍下那棵樹制成了樂器, “伏羲見鳳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為琴”(《太古遺音》)。從此,就擁有了中華民族自己的標志性樂器——琴。據(jù)說伏羲琴的琴音能使人心感到寧靜祥和,擁有能支配萬物心靈的神秘力量。

  伏羲制琴十分講究。他認為鳳凰是百鳥之王,不是梧桐樹就不會在樹上棲落,于是認為梧桐是非常優(yōu)良的木材。他制琴的時候,叫人把梧桐砍來,要選擇三丈三尺高的,然后截成三段。這三段的意思表示天、地、人三才。選木料時,他先取來一段,敲一敲,聲音太清,認為木質(zhì)過輕了,不要;再取另一段,敲一敲,聲音太濁,認為木質(zhì)過重了,又不要;最后,再取來不輕不重的一段,用手指彈一彈,聲音清濁相當,輕重也適宜,便把這木材送進流水中,浸泡七十二天,然后,取出來陰干,再制成古琴。

  正所謂:“鳳棲于桐,結(jié)絲為弦,始祖伏羲,斫木成琴。”

  “西山桐林”在什么地方呢?我們有個有趣的猜想,那不就是小隴山嘛!那里自古盛產(chǎn)桐木、白松、杉木,這不就是最好的琴材嗎?

 

  天水名勝伏羲廟

  卦臺山

  制琴工序——調(diào)音

  彈奏伏羲式古琴,早已成為天水當?shù)匕傩杖粘5脑娨馍?/strong>

  伏羲作琴的動人傳說,讓我們對于要尋訪的民間斫琴高手充滿了敬意。

  車至伏羲廟廣場,屏息斂足,在一家名為“天水民間傳統(tǒng)工藝展銷館”古色古香的店面里,我們見到了一位斫琴而生的老藝人——王占云。

  琴室房前是長方形的青石板路,一間木頭與磚瓦相搭的古色古香的房子靜靜地佇立在石板路旁。門口近一米高的鳥籠里,蹦蹦跳跳著一只八哥。拉開門簾,進入屋內(nèi),時光仿佛倒轉(zhuǎn),回到了木制柜臺、長袍馬褂的年代。一個年輕人在門口一下一下鑿著木板,一對老夫婦在柜臺內(nèi),喝著茶,收拾著柜子上、柜臺內(nèi)的貨物。木雕、手串、奇石,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寶貝,幾把二胡、板胡直接就掛在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寶貝,不知道該先看什么好。左手邊是一張琴桌,墨綠色的金絲絨垂下來,一把古琴靜靜地躺在上面。右手邊的墻上,正中央是四個大字“千古一琴”的牌匾,兩邊分別掛著三把古琴,顯示著房屋主人的身份。

  見我們走進屋內(nèi),早就等候在此的老人立刻迎了上來。

  品茶。一人一只透明的茶碗,一人一個馬扎,在琴桌前依次坐定。幽幽的茶香騰起、升空,然后氤氳在空氣中。老人咂了一口茶,講了起來:

 

 

 

  天水人世世代代尊崇伏羲,作為伏羲的后人,人們都會來此尋根問祖,在天水當?shù)?,人們有這樣一個習(xí)俗,去伏羲廟里請一把古琴,懸掛在家中,以求平安。而有些琴髹漆的時候為了做出顏色會用朱砂入漆做顏料,所以琴里就有朱砂了,這樣就有了辟邪的作用。人們對于伏羲古琴的敬仰就如同對先祖伏羲的敬畏。于是,彈奏伏羲古琴,早已成為天水當?shù)匕傩杖粘5脑娨馍睢?/p>

  而王占云的三叔,生前就是一位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狂熱的文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僅會彈古琴,還會制作古琴。而王占云從小就是看著三叔制琴、彈琴長大的,成年以后,為了養(yǎng)家糊口,王占云開始了木雕、竹雕,在取得一些成功之后,根據(jù)家里流傳下來的制琴圖譜才慢慢探索、研究,開始制作古琴。伴著茶香,我們還在故事里回味,王老話語一收,輕輕彈撥了兩下琴弦。我們的視線又回到了屋內(nèi)。琴桌上的伏羲古琴,在淡淡的茶香中越發(fā)安靜古樸,古琴共有7根琴弦,靠外側(cè)的是最粗的一弦,靠近撫琴者身體的一端為七弦,琴頭寬,琴尾略窄,在琴面的外側(cè),緊靠著一弦,由琴頭至琴尾有叫作“徽”的13個圓點,是古琴音位的基本標志。將伏羲式古琴豎立起來,琴頭朝上,在快接近琴尾的地方,兩側(cè)各有兩個內(nèi)凹的弧口,統(tǒng)觀古琴,就像是一個“人”的模樣,這是伏羲式古琴獨有的樣式。

  接著,王占云從柜臺最底下小心翼翼地翻出了一個牛皮紙包,讓我們猜猜看這是什么??粗趵夏钦湎У臉幼?,我們只敢輕輕揭起紙包,一團團黃白色的細線在牛皮紙包里包裹著。應(yīng)該是琴弦吧?可為什么是不同于往常的深灰色琴弦而是黃白色的呢?王老笑著說:這可是我的寶貝。這是最初的尼龍弦,已經(jīng)有快60年的時間了?,F(xiàn)在的琴弦大多都是鋼絲的內(nèi)芯,然后拿線在外纏繞一圈,這老琴弦里面沒有鋼絲,聲音出來比現(xiàn)在的琴弦更具有彈性,更好聽。你們看到的影視作品里面,人們在彈琴時經(jīng)常有彈奏過程中琴弦斷了的片段,那就是仿制以前用的老琴弦才會出現(xiàn)的情況,現(xiàn)在的鋼絲琴弦一般都不會是這樣子的。

  除了老琴弦讓我們大開眼界,王老說,制作古琴的琴材更是重要。比如一株桐木,選料時敲擊時聲音要有穿透力,樹齡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小,而且只能選樹干中間部分,樹梢部分做出的琴聲音發(fā)飄,樹根部分呈現(xiàn)的音質(zhì)則顯得沉悶。

  王占云說,斫琴的木材一般講究用老木。只有成木在百年以上的才能作為古琴的材料備選。首先,琴人彈老木制的琴不易有火氣;其次,與新木材相比,老木不易變形、開裂,木性相對比較穩(wěn)定。老木的來源有老房梁、出土的棺木等等,但是棺木由于長年埋在地下,終年吸收地氣,陰氣十足,而且敗棺也常裂,用此材做琴前最好先放置六七年,行家稱為返陽。此外,老木并非越老越好,如橫劃木紋時木材掉面,則此木已朽,不堪再用,且木材一老,原有木性改變很多,所以選木以老而不朽為妙。

 

 

 

 

  這是來自千年以前的聲音,余音裊裊,像炎熱夏天的密林中下起細雨,像煙,微涼

  正是有了人們對古琴的尊崇,有了老藝人對古琴的熱愛,一直到今天,伏羲式古琴已經(jīng)滲透到了王占云的生命當中,他欣慰地說,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人,開始追捧古琴,在喧囂的塵世中找尋一份古典情懷。

  王占云和他的弟子們一一向記者展示著斫琴的過程,從最初的選材開始,歷經(jīng)制胚、修面、制底以及合琴等19道工序,一把上好的古琴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制作完成。年輕的徒弟手拿鑿具,正在給一張琴板開鑿,一下一下,依著木頭上畫好的線條,用力地刻著。結(jié)實有力的雙手一手拿著刻刀,一手拿著榔頭,榔頭揚起,然后猛力地下砸,接著金黃色的木屑就片片揚起,最后堆滿了雙膝。制作古琴的木材,大多都是上百年的老料,只有歷經(jīng)了歲月的考驗,最后制成的古琴,才會擁有最飽滿的共鳴,音色才會渾厚清脆、穿透力強。

  拜別王占云老藝人,我們有幸又拜訪了天水的另一位古琴改良大師熊尚德。在熊老師的工作室里我們看到了墻上掛滿了一把把形態(tài)各異、玲瓏剔透、古色古香的古琴。溫潤光潔似玉的琴面,給人一種穿越時空的歷史滄桑感。手撫琴弦,一種悠悠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幽深空靈的琴音仿佛劃破歷史長河,令人有種溯流而上的心靈洗禮和熏陶。

  在制作臺上,我們看到了制作古琴后期用到的一些工具。大大小小的牛角刷都是熊尚德自己親手一個個制成的,大的比手掌寬,小的只有小指的一半粗細,在所有的刷版前端,都有長約1厘米的刷毛,熊尚德說,這些刷毛在以前,都是非常講究的,必須要用未成親的女孩的頭發(fā)制成。

  熊尚德帶著我們來到工作室的一處暗房,這里搭著木架,地上有一個碩大的壇子,緊緊地密封著。熊老師說,古琴最后的工序是晾干琴身上的漆,而最為講究的是用天水小隴山林區(qū)生長的獨有的大木漆,是斫琴上品。制作一把古琴,為了防止變形和皸裂,一般木料要在自然常溫、通風(fēng)透氣的地方放置五六年以后才可使用,不能在太陽底下暴曬,也不能依靠熱源烘干,而是要在陰天,就像今天這飄著細雨的天氣,慢慢陰干才是最好。這些木架就是為了陰干大漆而搭建的,地上的壇子里就是自己熬制的大漆。熊尚德用了很大的力氣,把裝滿大漆的壇子搬出來讓我們一睹真容。黑黃色的大漆在壇子里油光發(fā)亮,因為是純天然的漆料,并且是自己熬制,所以,當我們湊近仔細觀看時,并沒有聞到刺鼻的氣味。“一把真正的古琴必須是用大漆油的。”熊尚德說,大漆油過的古琴琴面耐腐蝕、耐高溫、抗磨性強,而且環(huán)保無毒,這樣古琴不容易變形,而且品質(zhì)上乘。

 

 

  王占云、熊尚德,雖已都是甘肅省的工藝美術(shù)大師,但是都還在斫琴的一線繼續(xù)親力親為,將自己所擁有的技藝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弟子,張濤便是其中一位聲名鵲起的青年才俊。

  在浮華的城市生活中,王占云和熊尚德共同的一點都是做一個安安靜靜的斫琴人,他們有個心愿,就是把斫琴這門古老的藝術(shù)流傳下去,傳得久一點,再久一點。

  《琴操》認為,當初伏羲造琴,是為了“反其天真”,這也成就了來自民間的斫琴人的全部人生意義,在他們的作品之上,人們會用琴聲將被禁錮的心靈放牧到大自然中去,讓人們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抒發(fā)出來,就像春天的花、夏天的風(fēng)、秋天的雨和冬天的雪。

  透過木制的菱花窗向外看去,細雨又開始飄了起來,撥弄琴弦,剛勁潤朗的琴聲在耳邊幽幽地響起,這是來自千年以前的聲音,余音裊裊,像炎熱夏天的密林中下起細雨,像煙,微涼……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guān)閱讀
責(zé)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