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瑟 張 芳
小胡麻地的羊脂玉
據(jù)說和田美玉是被放逐到凡間的星星,它們跌落凡間,棲息在昆侖山的雪線之上。冰川雪水將它們一點點裹挾進玉龍喀什河,最終被沖刷到和田地區(qū)洛浦縣的廣袤大地上。洛浦這塊土地究竟有著怎樣的神奇能吸引這些來自上天的精靈,我們滿懷著疑問和期待走進了洛浦縣。
提到和田玉,人們便會想到那條著名的玉河—玉龍喀什河。數(shù)千年來,玉龍喀什河從未斷過采玉人。玉龍喀什河因藏有和田美玉,從而被人們賦予了許多的神奇夢幻色彩……玉龍喀什河發(fā)源于昆侖山北坡的冰川,全長513公里,流經(jīng)洛浦縣,在闊什塔什與喀拉喀什河匯流成和田河。
采玉人都知道,在和田,最著名的采玉地點在玉龍喀什河東岸的洛浦縣境內,過去被稱為小胡麻地。小胡麻地多產羊脂玉,自古以來采玉人絡繹不絕。史料記載,清代乾隆年間已有人在此開采貢玉。
一進洛浦縣,遠遠地便看見傳說中的玉龍喀什河,如玉帶一般,在烈日下,閃爍著細碎的波光,自天邊綿延而來。走近玉龍喀什河才發(fā)現(xiàn),河道很寬,但河水并不豐盈,一半河床裸露在日頭下,微微潮濕的河床中,有零零星星的十幾人在埋頭撿玉。
“現(xiàn)在還能從河里撿到玉嗎?”我們問開車的師傅吐爾遜?!斑@河里的石頭都被撿玉人翻了多少遍了,哪里還能撿到玉呢?!蓖聽栠d又加了一句,“不過,有玉緣的人還是能撿到玉的?!彼脑捔脫芷鹆宋覀円H手撿玉的渴望。
玉龍喀什河畔小胡麻地盛產玉石,尤其是羊脂玉聞名遐邇。清末洛浦縣主簿楊丕灼以“片璞呈華”形容小胡麻地出產的玉石。
對于小胡麻地,民國邊塞詩人鄧纘先在《葉迪紀程》中有如下記載:“……然產玉處則在西屬和田,今屬洛浦之大胡麻地小胡麻地兩處沙跡之中也(鹿跡氏附記)”。
洛浦縣玉龍喀什鎮(zhèn)東北方向四五公里處,便是小胡麻地了,南北寬約一公里,東西長約四五公里,這里應該是沙漠邊緣的古代玉龍喀什河河床。我們看到無數(shù)挖玉人留下的痕跡,或深或淺的石坑,高高低低的石堆,遍地的卵形石礫。烈日下,微風拂過,來自沙漠的細沙和熾熱氣息撲面而來。一代代的撿玉人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點一點、一粒一粒地扒拉尋找著,從泥土石礫中甄別出真正的羊脂玉,那得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呀!
到了現(xiàn)代,洛浦縣的專業(yè)拾玉者主要是男性中老年人,他們大都來自玉龍喀什河岸附近的農村。夏秋洪水過后,以及農閑時節(jié),采玉人便手持一把小鎬頭,終日沿著淺水灘慢慢行進,反復查看玉龍喀什河波浪的翻卷處。他們認為,如果波浪白而大,其下必有美玉。
“洛浦”何意?何源?
洛浦縣屬和田地區(qū)管轄,距烏魯木齊直線距離約900公里。位于昆侖山北麓的洛浦縣,東鄰策勒縣,西以玉龍喀什河為界與和田縣、和田市隔河相望,向北伸延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與玉龍喀什河的悠久歷史相比,洛浦縣是個年輕而又充滿生機的縣城。當人們探究這個年輕的縣城時,卻不知道“洛浦”一詞源自何處。
洛浦縣城的設置僅有200余年歷史。洛浦縣設置之前是什么樣的,洛浦一詞源于何時何處,洛浦一詞的最初本義是什么?這些深深地吸引著官方、民間各種專家的注意力。
“載太華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曾經(jīng)洛浦見驚鴻,關山隔,夢魂通?!薄芭R津雙洛浦,對月兩嫦娥?!薄跐h語中,洛浦一詞,最早可追溯到漢代張衡所寫的《思玄賦》。洛浦一詞在傳統(tǒng)詩詞中的釋義,無論指“洛水之濱”,還是借指“洛神”,無疑都是美好而又令人神往的。
它在維吾爾族語言中是什么意思呢?
亞力坤·亞庫普是洛浦縣原政協(xié)副主席,他認為洛浦一詞源于古和田語濕地之意。在古和田語中,lapang lap形容水資源的豐富以及大豐收。洛浦在古代一直以來是水資源豐富的地區(qū),過去有一片非常大的湖,有沼澤,人們以lapang lap形容這里,時日一長,“l(fā)apang lap”便演變?yōu)椤奥迤帧币辉~。
阿布都拉·蘇萊滿是和田??茙煼秾W校的教授,他是《天下只有一個和田》21本叢集的編輯之一。他認為洛浦這一名稱可能來源于維吾爾語“l(fā)ip lip lop lop”,這個詞語一般用來形容水流緩緩流動的狀態(tài)。洛浦地區(qū)自古水資源豐盛,有沼澤有湖泊,人們便以此來稱呼洛浦,久而久之,演變?yōu)椤奥迤帧币辉~。
還有人認為洛浦一詞由維吾爾語河兩岸“l(fā)ap”演變而來。洛浦位于玉龍喀什河岸邊,人們起初以“l(fā)ap”一詞稱呼這里,時間久了,便演變?yōu)槁迤?。 洛浦的民間說法 與史籍資料的匱乏相比,在洛浦縣民間,對于洛浦的身世卻有著豐富生動的傳說。
在部分當?shù)厝说恼J識中,洛浦這一名稱源于羅布泊,與遷移到當?shù)氐牧_布泊人有著直接的關系。
18、19世紀時,羅布泊湖水逐年減少,世居于此的羅布泊人生計艱難,生存受到了威脅。就在此時,當?shù)赜职l(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瘟疫,大量的生命被瘟疫吞噬,而活著的人們則時刻要小心應對瘟疫的感染。故土難離,盡管羅布泊的水越來越少,羅布泊人還是舍不得離開故土,然而天降瘟疫,離開是最好的選擇。成功逃離羅布泊的人們有一部分一路輾轉來到和田,準備定居于此,卻受到當?shù)鼐用竦呐懦?,最終他們定居在了沒有人煙、但有湖泊可捕魚的洛浦一帶。因為他們來自羅布泊,和田人便稱呼這里為羅布人莊,后來,便演變?yōu)椤奥迤帧保迤值孛赜弥两瘛?/p>
收藏在洛浦縣檔案館的一部寫于1970年的手寫縣志中也有類似記載。書中明確談及,最初洛浦是一片沼澤地,沒有人煙。后來從羅布泊遷來一批人,他們定居下來后開渠造田,為了紀念原籍,他們把開挖出來的渠道命名為羅布泊渠,后來演變?yōu)槁迤帧?/p>
70多歲的維吾爾族老人馬新龍,退休前是洛浦縣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專職攝影。他曾在上世紀50年代被抽調到地區(qū)工作組任秘書,該工作組的任務是編寫洛浦縣史志。他說,當時聽工作組的一個專家說起,工作組在搜集整理資料時,曾發(fā)現(xiàn)另外一個有關洛浦縣由來的故事。
這個故事說的是:很久以前,洛浦縣沒有人家,僅僅是一片長滿蘆葦?shù)暮础D蟻肀蓖錾獾娜思以谶@里歇腳時,會拿出干透了的馕餅在水中泡軟后食用。后來有人在此地開了一家馕鋪,因為這個人的外號叫“羅布”,人們便叫這里為羅布,也就是后來的洛浦。
可惜的是,馬新龍所在工作組當年搜集整理的資料并未保存下來。不過1970年的手寫縣志里也記載了這個故事。書中說,最初定居在洛浦的第一戶人家,是從羅布泊來的,戶主外號叫洛浦。來到這里后,發(fā)現(xiàn)這里是商賈云集的歇腳之處,于是,他順應客商們的需求,在這里開設了一家客棧,烤制熱馕、提供熱茶,還提供馬棚供過往客商休息。這里有了燈火,人們便稱這兒為洛浦努爾,努爾即燈火的意思。再后來,這里被稱之為洛浦。
由于史料匱乏,對于這些傳說,專家們無法找到更多的支持。洛浦縣就像一位蒙著面紗的神秘少女,在時空的長河中淡淡地微笑著,等待著后人們來探究她的秘密。(本報記者 王 瑟 本報通訊員 張 芳)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