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guān)之下,壽昌城是敦煌前沿的堡壘,城池中,有行政官衙,也有酒肆、店鋪、民房,但更多的是兵營和客棧,南來北往的人,在這里都有著刻骨銘心的人生遭遇。
從西漢開始,壽昌城就以雄視西域的姿態(tài),隱匿于高大的白楊叢中,雪山上的融水,匯聚一道道溪流,環(huán)繞城郭,車馬的喧囂,溫馨的市井,吸引了多少流浪者的目光。西出陽關(guān),一隊隊商旅,在這里安營扎,準備漫漫長途中的輜重。“前路無知己”,情感在這里恣意揮灑;生死未卜,誓言在這里銘刻。一座城池,承載了過多的思念和期待;一座城池,以永恒的守望,等待著游子的歸來。然而,又有多少人,乘騎奔馳的汗血馬,手握西域的寶石,裝滿種子,返回故鄉(xiāng)的土地。也許,正是因為不可更改的期盼,如今,它仍然在與不幸的命運抗爭。在大漠深處,頑強地挺立憔悴的身軀。
通往壽昌城的道路是遙遠的。出敦煌,經(jīng)過漫漫戈壁,行80多公里,才可抵達南湖綠洲。葡萄園、白楊林,村莊、牛羊、駿馬、田野,風(fēng)景依舊。狹窄的沙土路,綠樹掩映,倒另有一番情趣。等到綠洲散盡,進入連天的黃沙世界,壽昌城,才向我們撩開它神秘的面紗。這就是壽昌城嗎?我們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沙漠里,斷斷續(xù)續(xù)的城墻,像大海里的航船,在幾簇蘆葦?shù)挠骋r下,顯得悲壯、凄涼。
壽昌故城呈拐尺形,由兩個重合的長方形組成,西南角空缺,形狀很像現(xiàn)在常見的拐角樓。遺跡東、西、北三面僅存部分殘垣,南面的城墻盡埋沙中,墻基隱約可見。據(jù)測量,城堡面積為83500平方米,北墻長300米,東墻長270米,城墻殘高4.2米,上寬2米,下寬7米,墻體由紅膠泥版筑而成,夯土中央有灰、紅陶片及漢代遺物。
站在沙丘,一邊是滾滾的凝固的沙浪,一邊是綠色的潮涌,在荒涼和生命的分界線上,歷史竟是以這樣殘忍的方式,說出自己無言的警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